none
发展局局长马绍祥
经过我上星期的解释,相信大家已经更清楚明白到,所谓政府坐拥大量市区闲置土地的指控是基于一些错误的理解,而发展棕地亦一直是香港中长期土地供应的主要来源。今回我会继续解说发展棕地的社会成本及所需的配套,以及就坊间批评政府有地不用、浪费市区土地作临时用途等的指控作出回应。
善用棕地 整合作业
不少棕地作业与社会各行业,特别是工业的运作密不可分,例如物流、港口后勤、废物回收、车辆维修、建造业等,当中亦有一些如酱油工场等本地传统工业。这些棕地作业亦提供不少就业机会。若要重整和释放棕地作发展用途,我们必须小心考虑如何在本港其他地方以善用土地的方式适切地为相关行业提供所需的运作空间。只谈发展棕地,而回避这些行业的实际土地需求,最终只会令有关作业扩散或转移到其他地区,未能对症下药,无法全面处理及规划棕地作业所涉及的土地运用、环境影响及经济活动等问题。
就此,政府已经展开研究,以洪水桥新发展区为试点,探讨以更善用土地的方式(包括多层楼宇)整合棕地作业的可行性,为相关行业提供合适的运作空间,有关研究预计于2018年底前完成。规划署亦将于今年开展新界棕地使用及作业现况研究,就棕地的整体分布及用途展开全面调查,结果将有助我们掌握棕地资料,用以分析和制定适当的棕地政策,达致善用土地、改善乡郊的目标。政府稍后会就棕地的政策和处理,作更详细阐述。
临时用途 因地制宜
另外,坊间经常有人以一些作短期租约或临时用途的用地为例,批评政府浪费土地云云,有关说法实是大错特错。现时,当个别用地的具体长远发展项目推展时,地政总署是负责处理有关用地的批租和拨用。如果长远用途有待决定或尚未可落实(例如正进行技术评估或有待获批拨款),为了善用土地资源,地政总署会在可行和合适的情况下,安排合适的用地作临时用途,包括将个别土地拨予个别政策局或部门作临时用途、透过招标方式出租作不同的商业用途(例如收费公众停车场),或在获得相关政策局支持下把用地直接租予某机构或团体用于支持具体政策目标的临时用途等。有关安排务求令用地在长远发展用途落实前能地尽其用。
举例说,位于油麻地上海街和豉油街交界的一幅用地正进行改划作住宅用途。由于相关的《旺角分区计划大纲草图》涉及的司法覆核程序尚未完结,因此该大纲草图未能提交予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考虑。我们希望在有关法定规划程序完结及该用地准备就绪后,尽快出售该幅土地,以应付市场对住宅用地的殷切需求。在相关工作完成前,为了善用土地,该用地正以短期租约的方式出租作公众收费停车场。又例如位于荔枝角宝轮街临时收费公众停车场附近用地已划作「政府、机构或社区」地带,预留作运动场/体育馆用途,以满足深水埗未来人口需要。在完成相关技术评估及落实发展计划前,为善用土地,政府现时把用地作临时用途,包括以短期租约形式将该土地用作收费公众停车场。
另外,东区也有四幅用地预留作休憩用地或政府、机构或社区用途。当中,筲箕湾爱礼街和东喜道交界的用地将作爱秩序湾体育馆及休憩用地,而柴湾常安街和常平街交界的土地已规划作区域休憩用地。另外,柴湾盛泰道和常茂街交界、创富道的用地则预留作政府、机构或社区用途,以满足未来需求。
再例如,有关中环新海滨用地的东面部分,由于未来数年仍须用作进行与湾仔发展计划第二期和沙中线项目相关的基建工程,为了让市民可及早享用海滨,政府已在部分工程已完成的用地落实不同的短期用途,包括用作设立摩天轮和举办活动用途。根据营办商提供的资料,过去三年中环海滨活动空间内合共举办了超过180项各类活动,连同摩天轮,中环新海滨的两项短期用途,在首个三年租期合共吸引了超过500万人次到访。我们与广大市民有共同的愿景,就是要让维港海滨成为一个活泼、有趣和多元化的地方。利用短期租约的灵活性,我们可以透过地方营造模式引入不同的活动,吸引市民和游客到访参与,在中环新海滨率先实现我们的愿景。考虑到这些短期用途广受公众欢迎,以及得到海滨事务委员会和中西区区议会的支持,政府已决定将相关临时用途延长至2020年中。
多管齐下 缺一不可
发展局于今年1月向立法会发展事务委员会提交的《土地供应概况》中,已经详细交代香港整体的土地需求及供应情况、政府的规划及发展土地蓝图、短中长期的土地供应措施,以及《香港2030+》全港发展策略的更新。正如我们过去多次列举的事实及数据清楚显示,现届政府持续推行多管齐下觅地的决心从来没有动摇过,我们亦没有让土地长期闲置「晒太阳」的本钱,在开拓土地供应的进程上,我们实在没有只挑单一方案的余地,更加没有放慢手脚的空档。除善用已建设区现有土地及发展棕地密集地区之外,我们仍要继续全力全速推行其他规划及发展土地的工作。在规划及发展土地的过程中,所有政府部门都会持守各自的专业,确保土地规划及发展达到应有的标准和水平,地尽其用。
(以上是发展局局长马绍祥3月19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