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内容。
字型大小
预设字体大小 较大的字体 最大的字体 订阅RSS 进阶搜寻 网页指南 流动/无障碍浏览 English 繁体 简体

土地问题阻碍经济发展

2014年12月16日

none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

庄(成鑫)会长、黄(定光)议员、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日我很高兴出席中华出入口商会(中出)「中出经济论坛」,与各位朋友见面。今次的论坛是庆祝中出成立60周年,实在可喜可贺,亦利用这么好的机会跟大家分享对全球及香港经济的看法,真的十分有意义。多年来中出的会董和会员是香港繁荣稳定的重要力量,亦很多时支持政府的施政,在这方面要感谢中出为社会作出的贡献。

 

首先让我回顾一下过去一年多环球的经济状况,以及香港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过去一年环球经济温和复苏,然而各地步伐不一,其中欧元区复苏步伐较缓慢,经济增长动力欠奉,复苏进程受制于劳动市场和公共财政等结构性因素;而日本在4月上调销售税后经济持续两季出现收缩,逼使政府延迟加税步伐。美国则是经济复苏最快的发达国家,在脱离异常寒冷天气的不利影响后,增长势头进一步稳固,联邦储备局更于10月完全终止购买资产计划,踏出货币政策正常化的重要一步,与欧元区和日本货币决策当局最近数月进一步推出宽松措施形成强烈对比。

 

与此同时,环球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削弱了经济利好气氛,而在美国开始加息的预期下,跨境资金流向亦可能急速逆转,对国际金融稳定构成一定威胁。内地经济在继续稳健增长的同时,面对下行的风险亦有所增加,人民银行亦于上月宣布减息稳定经济。

 

在外围因素的影响下,香港经济首两季增长放缓,直到第三季,才在服务输出及私人消费的带动下重拾一些增长动力。就业方面,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在第一季跌至3.1%,是1997年以来最低的水平,到了第三季亦维持于3.3%,就业人数按年增加1.3%,全职非技术雇员平均工资名义增长率在第三季达6.8%,整体来说香港处于全民就业状态,人力资源供求持续紧绌,大家薪水的升幅超出通胀。

 

香港作为开放型经济体系,经济表现受外围政治经济因素影响,我们必须关注环球经济的发展。事实上,世界各地不同经济体系在这次环球金融危机后的表现,亦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和警惕。

 

美国是2008年环球金融危机的发源地,次级按揭大量违约,在骨牌效应下,多家大型金融机构面临破产,金融体系几乎崩溃。然而,美国却是危机后最早看到曙光,走出衰退的发达国家。这与美国累积多年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比较幸运近年成功开发的页岩气资源等因素不无关系,然而美国资产与劳动市场的灵活性亦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美国经济能快速作出调整。

 

相对而言,欧元区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而且福利主义盛行,不少政府债台高筑,没有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空间。同时各国劳动市场僵化,未能迅速灵活地调整。最后,各国复苏速度不一,加上种种政治原因,货币政策摇摆于紧缩与扩张之间,一直难以取得共识。在几种因素影响下,欧元区经济至今仍未能恢复增长。

 

至于日本方面,政府长期入不敷支,没有能力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甚至需要增加销售税。再加上人口老化,人力短缺,劳动市场缺乏灵活性,在危机发生后迟迟未能作出所需的调整,以致在大规模放宽银根后仍未能恢复增长。

 

在金融危机过后,香港经济在2009年已经恢复正增长,并没有遭遇重大衰退,然而当我们向前看,必须参考欧美日各国的经验,要保持经济的灵活性,避免走上福利主义之路。同时,我们必须细心考虑香港的定位与发展策略,以充分准备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和争取机遇。

 

过去二、三十年来,香港经济发展的契机是中国经济的发展。近年中国内地不断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充满发展机遇,我相信这个情况会维持。与香港相邻的东盟十国亦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总人口超过六亿,去年为香港第二大的货物贸易伙伴,充满发展空间。香港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充分发挥我们包括法治、人才、简单税制及低税率、资金及资讯自由流通、公平的竞争环境等优势,可以充分把握这些地区的发展机遇。

 

虽然过去几年来、甚至回归这十多年来不时有人担忧在内地及周边地区的迅速发展下,香港有被边缘化的危机,或国际地位会被其他地区取代,但大家看香港十多年来在金融方面的发展,甚或最近推出的沪港通,可以看到其实不需要过分担心。因为香港拥有独特的优势,应保持灵活性,把握机会发挥所长,不应继续纠缠在这个问题上。

 

有了清晰的定位后,我们应进一步讨论应如何落实我们的愿景。回归后不少意见认为香港的经济过去过分依赖金融及房地产行业,产业过分集中,因此经济结构必须转型,发展多元产业。事实上,香港受先天条件限制,土地资源非常有限,一些产业迁离香港实在是为了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金融业及其他高增值的服务行业,对土地的需求相对较少,可以利用最少的土地资源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符合香港发展的需要。

 

事实上,贸易及物流业、旅游业、金融业及专业服务等传统四大支柱产业所以能在香港扎根,是因为在香港有限的条件下它们仍能保持较高的竞争力,而随着内地改革开放以及经济重心东移,这些行业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必须把握这些机会,当然这并不等于我们不需要发展其他新的产业。因此,在推动香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集中高增值、知识型、具创新性、对土地需求较少的范畴,不宜纯粹为了多元化而多元化。

 

此外,我们必须正视并处理限制香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这是我今天特别要提的一点。首先是土地资源,香港地少人多,适合发展的土地、或已发展的土地有限,土地及租金成本高昂。然而,土地是各行各业经营发展所需的生产要素,即使如金融、地区总部等高增值产业,亦会因为租金昂贵而丧失竞争力。在过高的租金成本影响下,可能连最有潜力、最创新的企业亦无法生存,窒碍了经济的创新与发展。

 

人力资源是另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今天香港基本上处于全民就业的状态,人力资源非常紧张,根据预测劳动人口更将于2018年见顶,对经济发展造成进一步的制约。在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从金融到零售等各行各业将不能因应需求而扩张,个别建筑行业人手不足更会造成建筑成本高涨,建造时间拉长,继而推高土地及租金成本。然而,在建筑行业人力供应有限的情况下,即使工资上涨亦未能使人力资源供应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土地资源供应被进一步拖慢,造成土地及租金成本循环上涨的压力,整体而言窒碍香港的经济发展。

 

近年社会上不乏论述,提出善用香港有限土地资源的各种方法,同时亦出现重视保育的声音,及对经济发展、特别是发展带来的财富不均等提出质疑,社会上不能取得共识,使土地发展出现停滞。我可以肯定的说,土地供应不足已经成为拖慢香港经济发展的最大因素。

 

长远劳工短缺的问题同样严重,随着人口老化、劳动人口见顶,未来甚至可能出现有地但没有工人的情况。正如我刚才所说,人力资源与土地成本有着循环互相影响的关系,这是香港面对最大要解决的问题。

 

各位,香港虽然得天独厚,充满令所有周边地区羡慕的发展机会,但如果我们因为这些内部问题而不能充分把握这些机遇,将会非常可惜。虽然这些问题并没有简单的解决办法,但我们必须向前看,认真去思考讨论,找出方案,使社会不再纠缠在限制人力与土地供应的议题上。

 

最后,多谢中出邀请我作为今日论坛的发言嘉宾,我再一次恭贺中出创会60周年,并祝各位会员生意兴隆。多谢各位。

 

(以上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12月16日出席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中出经济论坛」的致辞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