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内容。
字型大小
预设字体大小 较大的字体 最大的字体 订阅RSS 进阶搜寻 网页指南 流动/无障碍浏览 English 繁体 简体

陈茂波网志:历久弥新

2014年07月20日

none

发展局局长陈茂波

暑假开始了!大家或许有外游计划,一家人一起出外轻松一下,但留在香港也可以有很多节目与孩子一起度过,其中一些更具教育意义,例如参观本港14个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奬的历史建筑,让他们认识香港的文化遗产。这14幢建筑包括庙宇、教堂、家塾、学校、酒店甚至义庄,都是香港的法定古迹或已/拟被评级的历史建筑。

 

UNESCO上述奬项旨在表扬和鼓励亚太区内由私人和公私营机构合作进行的文物古迹保护计划。该奖项自2000年设立以来,吸引了24个地区合共提交了556份申请书,保护项目涵盖范围广泛,例如私人住宅、宫殿建筑等。而168个获奬项目当中,香港共取得其中14个,令人鼓舞。

 

为了加深大家对这些杰出得奬项目的认识,我们在6月中推出「历久弥新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奬:14个香港得奬项目」巡回相片展览至7月中,已吸引了近8,000人参观,展览会巡回在市区及新界不同地方举行,直至今年12月底。

 

大家有兴趣可透过连结,了解巡回展览的详情,并下载相关小册子,了解这些历史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及得奬原因。除此以外,大家更可在特定开放时间内参观这14幢历史建筑,或参加部分历史建筑所设的免费导赏团。

 

这14幢历史建筑是:
洪圣古庙
犹太教莉亚堂
敬罗家塾
天主教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
圣若瑟堂
东华义庄
圣安德烈堂
应龙廖公家塾
小香港
香港文物探知馆
香港演艺学院伯大尼校园
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
萨凡纳艺术设计(香港)学院
大澳文物酒店

 

在此,让我简介部分得奬项目,让大家略窥个中的特色。

 

(一)萨凡纳艺术设计(香港)学院(即前北九龙裁判法院),于2011年获奬。这幢二级历史建筑于1960年建成,属该年代典型公共建筑,它于2005年完成历史使命后,于2010年被活化成提供艺术和设计课程的学府。评审的得奬评语指:「在保留建筑物原有结构及空间特色的前提下,以富创意的设计让当代的教学设施融入建筑物。此计划不单印证活化再利用此类公共建筑物的可能性,也成为公私营机构合作的成功典范,充分体现香港特区保留及善用珍贵文物建筑的政策。」

 

(二)大澳文物酒店(即旧大澳警署),于2013年获奬。这幢二级历史建筑落成于1902年,是典型殖民地风格的警署建筑。它于2002年正式关闭,于2012年被活化成设有九间套房的精品酒店,并附设文物探知中心供市民免费参观。评审的得奬评语指:「鼓励本地居民及前警署水警积极参与,为修复工作及回复历史建筑特性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香港于2000年首次得奬的两幢历史建筑,分别是位于西贡的洪圣古庙和半山的犹太教莉亚堂。前者为法定古迹,于1889年以前已建成,是一座典型的乡村庙宇。评审的得奬评语指:「修复工作是一项社区保育计划,不仅所有村民,连远在他乡的族裔宗亲也全程参与。」后者属一级历史建筑,建于1901年,是犹太籍商界钜子沙宣兄弟为纪念母亲而建,主要服务香港犹太社群。评审的得奬评语指:「犹太教莉亚堂的用途和结构均得以保存,它的设计既具象征意义,又不乏历史内涵。」

 

(四)位于尖沙咀的圣安德烈堂和香港文物探知馆,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获奬。前者为拟议一级历史建筑,于1906年落成启用,属哥德复兴式建筑风格,是英国圣公会专为九龙非华语信徒而设的宗教会堂。评审的得奬评语指:「透过旧砖的循环再用和选择性替换,精心修复教堂外墙,使它成为其他砖石建筑的模范。」后者属一级历史建筑的前威菲路军营S61及S62座,约建于1910年。评审的得奬评语指:「在前威菲路军营加入现代元素,成功地将这个古老军事建筑群改建为文物探知馆。」

 

(五)天主教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坐落于中环坚道,这幢建于1888年的一级历史建筑,为香港首任主教高主教创建,战时曾受炮火洗礼,战后展开紧急维修。它于2003年获奬,评审的得奬评语指:「透过进行必要的维修工作及提升座堂的设施,不单巩固座堂原来的结构,亦让香港天主教教区的精神生活再展姿彩。」

 

(六)位于薄扶林的香港演艺学院伯大尼校园,于2008年得奬,属法定古迹、建于1875年,是法国外方传道会的伯大尼修院,它既支援传教士往中国传教,也是他们的疗养院。现在除了租予香港演艺学院之外,也是不少新人进行结婚仪式的首选。评审的得奬评语指:「把香港一个重要宗教地标保存下来。」

 

(七)位于寿臣山的小香港,于2007年得奬,属三级历史建筑。原是中央弹药库,1930年代末期由英国皇家工程师兴建,现已修复改作酒窖及会所用途。评审的得奬评语指:「保存了一段宝贵但却常遭人遗忘的香港历史。」

 

(八)去年我在「随笔」中已有介绍的法定古迹——大埔大埔头村的敬罗家塾,于2001年获奬,属传统的三进两院式建筑,设计实用。评审的得奬评语指:「除回复原来清朝时的建筑面貌外,亦保留了部分于20世纪30年代所加建的建筑元素,这是一项大胆的尝试。」

 

这14个得奬项目证明香港不论是私人或公私营机构合作的保育和修复项目,均已达至国际水平。我希望这些得奬项目有助鼓励更多私人业主保育其拥有的历史建筑,而它们宝贵的历史和修复经验亦具有很高的教育和参考价值。

 

(以上是发展局局长陈茂波7月20日在其网上专栏发表的文章。)



香港历史文物-保育‧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