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内容。
字型大小
预设字体大小 较大的字体 最大的字体 订阅RSS 进阶搜寻 网页指南 流动/无障碍浏览 English 繁体 简体

国家所需 香港所长

2016年11月27日

none

财政司司长曾俊华

这篇网志刊登之际,我正动身前往机场,准备到北京跟KC(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和Norman(金管局总裁陈德霖)展开一年一度到国家商贸和财金部门的访问。

 

和过去几年一样,我们会拜会财政部、商务部、中证监、中保监和港澳办的官员,回顾一下双方的合作,向他们介绍香港最新的经济发展,并就未来工作交换意见。其实我每年在海内外不同场合都经常有机会和他们见面,大家都颇为熟络了。例如今年在北京的两次亚投行会议、9月在杭州的G20领导人峰会、10月在美国的IMF年会和在秘鲁的APEC财长会议上,大家都有碰头。前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刚刚卸任,这趟我也会和新任部长肖捷见面。

 

国家自从30多年前推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国际公认、近乎奇迹般的经济成就,改善了数以亿计国民的生活。我们和内地的关系密不可分,在过去不同的发展阶段,香港藉着内地发展带来的契机,善用相辅相成的优势,逐步成为今天的国际商贸和金融中心。例如在改革开放初期,香港企业家引入生产技术、资金和专业管理,释放内地庞大的劳动力,推动内地制造业快速发展。国家在外贸方面的优势,也造就了香港转口、物流和航运等行业的机遇。最近十多年,在引进外资和内地企业「走出去」的大潮流下,香港的金融业和专业服务得到长足的发展。到了今天,香港依然是内地最大的直接外来投资来源地。截至2015年年底,内地已经审批的外来投资项目中约45%和香港有关。香港同时也是内地对外直接投资的首选地点,近年许多内地企业来港上市集资和融资,透过香港进军国际市场。

 

在中央政府的长期支持下,近几年我们和内地的经贸合作更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范畴更深更广,成果丰硕,各行各业都有所得益。前天宣布出台的「深港通」,以及成功落实的「沪港通」和「基金互认」等互联互通措施,既能推动国家资本市场向国际开放,更加有助香港巩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我们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上更是扮演关键角色。香港成熟的金融市场和监管制度,提供了一道「防火墙」,让国家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之下以香港作为「试验田」,逐步引入不同的人民币产品和业务。人民币上月被纳入IMF的SDR (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后,在国际贸易、储备和定价方面的应用将更为广泛,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机遇之大,不言而喻。

 

许多经济学者都指出,内地经济正逐渐由投资拉动转型为消费带动。事实上,今年上半年,消费对内地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七成。近年内地电子商贸火热,发展速度惊人。可以预期我们的服务业将会受惠于内地快速增加的中产人口和消费力。我在去年年底和国家商务部王受文副部长在CEPA框架下签署的《服务贸易协议》已于今年年中生效,标志内地和香港基本实现了服务贸易自由化,令香港服务提供者进入内地市场得到前所未有的便利。国家近年发展的多个自贸区,包括由深圳前海、广州南沙和珠海横琴组成的广东自贸区,纷纷推出各种低税和优惠政策,亦会成为港商的发展良机。一年前我曾到访前海,当时已有过千家港资企业在当地落户。

 

除了商贸,我们和内地在科研创新的合作空间也是极大。现时珠三角地区是全球先进的电子和通讯产品制造中心,可以在短时间内为原型模型(prototype)进行量产,大大加快科研成果商品化的进程。不少海外公司和研究团队,正是看中香港国际化的环境和毗邻珠三角地区这个协同优势,选择将研究基地设在香港。我的母校麻省理工学院选择在香港成立全球首个创新中心(Innovation Node),正是一个好例子。

 

环顾全球,不少先进经济体到今天仍然未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复苏过来。在可见的未来,国家将会继续成为全球经济的火车头。我深信只要我们维持自由开放的市场、优良的法治和营商环境,努力发挥「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我们一定可以稳坐这列快车,不断壮大香港的经济实力,做到「国家所需、香港所长」,将香港的优势转化为动力,令列车走得更快更远。

 

(以上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11月27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