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
数日前英国调查机构Z/Yen Group公布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香港和伦敦、纽约及新加坡继续是全球领先的金融中心,然而大家都把焦点放在新加坡赶过香港跻身三甲,说反映「纽伦港」不再,并有报道指受访的金融服务业专才特别关注中国在金融、政治及经济活动上对香港的影响不断增加。
上月评级机构穆迪和标准普尔亦因内地经济面对风险而调低中国的评级展望,并基于香港与内地在金融和经济上的密切联系,而随之相应地把香港的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对于有关评估,我认为是过分简单地诠释本港与内地的关系。
其实近年香港内部时有意见担心,本港金融业会否过分依赖内地的经济机遇,因而丧失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特性,每当碰到这类言论,我都会强调,国际级的金融中心并不是一个空泛的理念,它必须有先决条件,并为实体经济服务、创造机遇。
就好像纽约,它固然是美国最大的金融中心,通过美元的强势,纽约很容易成为一个国际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伦敦则凭着在欧洲的市场优势,加上与美国的文化及语言的联系,透过发展离岸美元而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能成为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是因为理解自身实体经济和机遇的所在。目前亚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地方就是中国内地,虽然环球经济有下行的风险,但这不是由中国单独面对,环顾全球,许多先进经济体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只能以缓慢的速度复苏,有部分新兴经济体更陷入衰退,跟复苏沾不上边。反观内地在过去几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达三分之一,若我们未能抓紧机遇,香港是没有可能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
当然,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不能忽略监管;而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我们更要强调有国际级的监管,这才是金融中心竞争的条件,并在人才、监管、政策方面皆保持优势。所以即使香港一直有专业及具成效的监管制度,我们仍然不时检视市场,确保上市公司的水准,保持市场信誉。
香港的资本市场稳健成熟,信用状况良好,加上法制完备、资讯自由流通、专业人才汇聚。凭借这些优势,香港一直在国际金融市场占一重要席位。而特区政府多年来致力就着国家及亚洲发展的机遇,不断做大金融业,希望维持优势,让我们继续提升竞争力。
大家都记得「纽伦港」出自《时代》杂志2008年的一篇文章,当时杂志分析了纽约、伦敦以及香港--三个拥有相似的文化特色及经济成就的城市,如何成为21世纪全球化国际城市的模范,在全球化的时代创造了一个能够为环球经济加添动力、并扶助打入中国市场的金融网络。(......New York City, London, and Hong Kong, three cities linked by a shared economic culture, have come to be both examples and explanations of globalization. ……the three cities have created a financial network that has been able to lubricate the global economy, and, critically, ease the entry into the modern world of China, the giant child of our century.)
当年文章强调全球化及中国的崛起,今天一些评级或排名对中国经济发展存疑,反映了市场对中国市场的看法已有转变,但这些观点是否客观,实在见仁见智。
我认为中国经济仍然会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香港的金融地位会无法取代。国家刚于上月中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就展示了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蓝图,当中涉及港澳部分的内容再次独立成《港澳专章》,而在金融业方面着墨不少,是香港金融业未来五年发展不可忽略的机遇。
《港澳专章》表明支持香港金融业的发展,提出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功能、推动融资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以及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加快两地市场互联互通。
《港澳专章》提出的发展方向,实在显示香港过去的努力得到认同。我认为谈到要配合时机,为金融业界创造条件,除了中国机遇,更不得不提「一带一路」,因为「一带一路」是推动跨境区域合作的宏大愿景,通过推动经济融合,可以带动整个地区的资金互通,以及对基建、物流、贸易及金融服务的需求,从而提升地区整体的竞争力。
我相信中国往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会持续开放,香港一定可以维持角色。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关系一向牢不可破,除了内地肯定了香港的角色,香港亦需要一如以往,在中国及周边地方的发展中,掌握优势,争取一切的机遇。
(以上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4月10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