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内容。
字型大小
预设字体大小 较大的字体 最大的字体 订阅RSS 进阶搜寻 网页指南 流动/无障碍浏览 English 繁体 简体

五管齐下 「三堆一炉」缺一不可

2014年04月15日

none

环境局局长黄锦星

素来我奉行简约生活,惜物惜食,并久违了塑胶瓶装水等用完即弃产品。源头惜物减废,正是我作为环境局局长于去年推出《资源循环蓝图》的核心价值,这十年蓝图应对当下情况,旨在与全民携手「五管齐下」,落实减少人均废物弃置量四成的目标,并跨越当前的垃圾围城危机。另外,政府即将开展全港策略性研究,以迈向生活垃圾「零」堆填为未来宏图,紧贴如欧盟最先进的废物管理方向。

 

有朋友不明所以,认为政府应聚焦源头减废,多推生产者责任计划或加强惜食宣传,争议较少,何苦推「三堆一炉」(即扩建三个堆填区及兴建一个现代焚化设施)呢?

 

我积极推动全民惜物减废,以身作则,以及锐意营造「大嘥鬼」配合「惜食香港」运动等,力求移风易俗,革新生活文化。然而,如北欧先进城市,约半数垃圾均需末端设施处理,当中以转废为能的现代焚化设施为主,以堆填为辅。反观香港自旧式焚化设施于1997年前逐一被淘汰后,成为了全球罕有百分百依赖堆填处置生活垃圾的国际城市,更甚是仅有的三个堆填区将于2015、2017及2019年相继爆满!若未能及时动工以补充本港的堆填容量,减废回收后仍须末端处置的垃圾势将无处容身,后果堪虞。

 

若全速减废以延长堆填区的使用时间,那可否暂缓「三堆一炉」?实事求是,政府正全速筹备垃圾按量征费及落实多项生产者责任计划(包括塑胶购物袋、废电器电子产品、饮品玻璃樽等)、续推惜食运动、新建有机资源回收中心、强化支持回收业政策(包括回收基金)、广设社区环保站等。于十年减废四成的进程中,估计至2017年,每日仍有约7,000至8,000吨生活垃圾须堆填,另外建筑废材等亦须处理,近年建筑废料回收率逾九成,但余下每天约3,000多吨建筑废料仍占用部分堆填空间,补充堆填容量委实刻不容缓。

 

尽管香港早于2000年已筹备兴建现代焚化设施以处理生活垃圾,经历十多年的选址、城规、环评、谘询程序,加上司法覆核及向立法会申请拨款等过程,即使今年获得拨款,最快也只可于2022年落成,换言之,整个项目耗时20多载。其容量每天3,000吨,相等于回收后本港总体末端生活垃圾量约三分一。

 

为全港市民,我们不可再犹豫不决。对于「三堆一炉」相关地区,政府推行多项改善措施,可概括为「四加四减」:加强空气监测、垃圾车卫生营运、地区沟通和优化社区,并减少气味、车次、扬尘及非法弃置等。

 

减废基建,须并驾齐驱。减废人人有责,咪做「大嘥鬼」;「三堆一炉」均衡分布于本港东南西北,亦缺一不可。立法会工务小组及财务委员会快将就此作出议决,为孩子、为香港作明智及必需的决定!我亦恳请全民理解并支持,落实蓝图为未来。

 

(以上是环境局局长黄锦星4月15日在多份报章发表的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