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预设字体大小 较大的字体 最大的字体 订阅RSS 进阶搜寻 网页指南 流动/无障碍浏览 English 繁体 简体
Facebook Myspace Twitter Xanga

废物基建必须堆填区

2013年06月08日

none

环境局局长黄锦星

   香港的回收分类工作,虽然亦已开展了十多年,但仍然有不少的进步空间。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大都会,但我们的人均废物产生量,比邻近先进城市高出几成,这境况令我忧心戚戚,香港人真的要急起直追了。
 
   我加入环境局快一年了,体会到当中一项最具挑战的工作,是与全民一起应对当前的废物危机。我刚于上个月发表的《资源循环蓝图》,基于现况分析,为本港未来十年废物管理,描绘了整全策略、政策措施和行动时间表。
 
   要达到大幅减废,国际间最成功的手法莫过于推行废物按量征费。这个方向,已获得市民的支持。在这个夏天,我们便会进一步征询市民对按量征费具体安排的意见。
 
   源头减废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但这项「人心工程」须花点时间才日见成效。与此同时,我们须要确保有适当的末端处理设施,以应对我们每天产生的废物。香港的三个堆填区,都会在2019年或以前逐一爆满。虽然不少国家都有采用转废为能的现代焚化技术,但由于建设需时,所以在2020年前,香港都不会有这类设施,可以大量分担这些生活垃圾的处理。因此,除回收以外,堆填区仍是未来几年香港固体废物的唯一出路。
 
   堆填区是香港废物基建不可或缺的一环,支持整个市政卫生系统。扩建三个现有堆填区,在香港讨论了十年的时间,磋跎了不少岁月。如果我们在扩建上仍然议而不决,废物问题势必成为香港的危机,对整个废物收集系统、公共卫生和健康构成影响。
 
   香港的三个策略性堆填区,地理上分布于香港三个角落位置,再配合多个废物转运站,建构了一个平衡的废物管理网络,为市民大众提供有效率及最低环境污染的市政服务。市民不希望自己居住的地区太接近废物处理设施,这个是可以理解的。政府亦竭尽全力,处理这些设施对居民可能带来的影响,特别是空气质素、沙尘和交通方面。我们不但加强监察,更愿意通过不同方案,减少车辆流量、控制气味等等。另一方面,我们亦与居民保持紧密沟通,希望市民能本着和衷共济的精神,为全港市民的利益,多加包容。
 
   三个堆填区中,位于将军澳的新界东南堆填区最接近民居,因此我们需要额外努力以回应社区的关注。我们承诺在扩建后只接收没有气味的建筑废物,这样可彻底消除气味问题,出入的车辆数目亦会减少一半。上个月底,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通过动议,反对扩建将军澳堆填区。但由于将军澳堆填区邻近九龙及港岛,在应付市区产生的废物上,具策略重要性;我们会继续就扩建计划与立法会、当区居民及废物运输业界保持沟通及推展相关工作。
 
   堆填区爆满,只是废物问题的其中一环。更重要的是,香港要尽快建立起一套整全的废物管理策略。我于4月与立法会议员访问南韩,又刚于两天前到台北市,考察他们的废物管理经验。这两个城市,经过约20多年积极的官商民协作,不论在政策法规、废物基建、以至市民参与方面,进展都比香港成熟得多。我们会致力落实《资源循环蓝图》中的行动纲领,特别是减废四成的目标。但即使减废成功如南韩,现时仍有四成废物,需要以堆填或焚化处理,他们亦力求保持几十年的可堆填容量,以应付长远需要。因此,我们实在需要及早完善废物基建。
 
   废物问题是香港环保范畴一个重大挑战。政府推展各项工作的同时,亦需全港市民的参与投入,将环保文化融入日常生活,达至惜物、减废,共同珍惜地球资源的愿景。当然,源头减废是重心,回收配套要增长,但无论如何加大减废回收如首尔、台北这些亚洲成功典范,末端处理包括现代焚化及堆填的适当容量亦是不可或缺的。
 
  (以上是环境局局长黄锦星6月8日在香港电台发表的《香港家书》摘要。标题为本网站所加。)


家是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