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预设字体大小 较大的字体 最大的字体 订阅RSS 进阶搜寻 网页指南 流动/无障碍浏览 English 繁体 简体
Facebook Twitter Sina Google Plus
历史档案

历史档案:  展品让市民回顾1950至70年代的一些大事,如制水、香港节等,并重温垃圾虫、平安小姐等经典宣传角色。

公布姓名

公布姓名:  1973年3月11日,成报刊登被检控乱抛垃圾人士的姓名、地址和罚款金额。

花车巡游

花车巡游:  1969年的香港节举行大型花车巡游,万人空巷。

轮候食水

轮候食水:  1963年制水期间,儿童纷纷在公众街喉轮候食水。

凭证轮水

凭证轮水:  九龙仔木屋区居民于1963年获发轮水证,证件以颜色区分不同村落。

平安小姐

平安小姐:  政府1959年推出「平安小姐」海报,以教育市民保持环境卫生。

唤起回忆

唤起回忆:  政府档案处档案主任刘善君表示,历史档案馆保存不少政府宣传品,这次特别挑选一些有趣和珍贵的展品,以唤起市民回忆,并让年轻一辈认识昔日香港。

政府宣传品---那些年

2014年01月12日

大家还记得「垃圾虫」吗?这个为上世纪70年代「清洁香港」运动而塑造的卡通人物,可谓家喻户晓。政府新闻处负责推广信息和政策,历来制作不少宣传品,包括短片、海报,当中不乏经典之作。历史档案馆正举行展览,展出1950至70年代约60件政府宣传品及档案。这些资料唤起许多人的温馨回忆,亦极具历史价值,可让年轻一辈认识当年香港的情况。

 

名人效应

 

名为「那些年:历史档案内的政府宣传品」展览展出多段教育宣传短片,其中一段于1963年创作,由影星梁舜燕讲解如何预防霍乱。



政府档案处档案主任刘善君说:「60年代,香港面对严重的霍乱问题,当时找来梁舜燕女士,介绍怎样在家中采取基本措施去预防。由一位名人讲解,回响会大一些。」

 

家喻户晓

 

另一段1972年推出的「清洁香港」短片讲述「垃圾虫」乱抛垃圾,被市民追捕,目的是带出「清洁香港,人人有责」的信息。公众对该片反应热烈,「垃圾虫」一炮而红,角色从此深入民心。

 

当年,违反清洁法例的市民遭戏谑为「垃圾虫」,报章更会刋登他们的姓名、地址和罚款额,以儆效尤。

 

历史记录

 

1969年政府举办首届「香港节」,与众同乐,其间到处张灯结彩,各区均有杂技、舞蹈、粤曲等表演节目,弥敦道更有大型花车巡游,万人空巷。「香港节」是当年城中盛事,1973年后始停办。

 

展览还包括呼吁珍惜食水的海报、反映制水年代的艰辛的照片,堪称本港重要的历史见证。

 

五、六十年代,香港面对严峻的食水短缺问题,政府大力呼吁市民节约用水。到1963年,全港14个水塘过半数乾涸,政府只好实施供水限制,住宅食水最初每天供应三小时,后来情况恶化,更减至每四天供水四小时。

 

展馆陈列两张九龙仔木屋区的轮水证,证件以不同颜色区分不同村落。另一张照片则以儿童为主角,捕捉在公众街喉取水情况。

 

引发共鸣

 

到场参观的廖女士表示,昔日制水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她说:「最深刻是小时候制水,四日才轮一次水,那时拿着桶排队,大家都很守秩序,互相帮助。」

 

另一位市民江先生说:「我对垃圾虫印象最深刻,经常看到它,我记得学校都有提及。」

 

设计简洁

 

回看50至70年代的政府宣传海报,均以简单的文字配上吸引的图案或相片,设计别具一格。刘善君说:「这是考虑到当时的受众,譬如平安小姐海报的受众,主要是徙置区居民,因此配合一些很简单的信息,教导市民想健康就要勤洗手、喝煮沸的水等。」

 

市民如欲重温昔日香港点滴,除了到观塘的历史档案馆外,亦可浏览政府档案处网页。欢迎团体预约导赏服务,查询可致电2195 7728。



文化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