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预设字体大小 较大的字体 最大的字体 订阅RSS 进阶搜寻 网页指南 流动/无障碍浏览 English 繁体 简体
图片

值得学习: 李小龙女儿李香凝表示,父亲虽已去世40年,但其人生哲学,仍然值得今时今日的年轻人学习。

图片

经典场景: 展览重现李小龙电影的经典场景,如电影「死亡游戏」和「精武门」中的日本道场等。

图片

首次展出: 李小龙在电影拍摄期间亲笔绘画的武打场面手稿,首次在香港展出。

图片

偶像足迹: 英国李小龙影迷James受李小龙影响,12岁开始学习咏春,指李小龙的哲学很有启发性。

图片

童年回忆: 本地李小龙影迷麦先生,十岁时在戏院看电影「猛龙过江」,震撼的场面令他深受感动。

图片

一代宗师: 台湾青年阿峰(右)是截拳道第二代弟子,他专程来港参观展览,希望一睹李小龙这位截拳道宗师的昔日风采。

李小龙哲学启发年轻人

2013年09月01日
   香港文化博物馆现正举行纪念李小龙逝世40周年的「武‧艺‧人生 --- 李小龙」展览,展出600多件珍贵的李小龙文物,其中400多件由李小龙基金会借出。身兼基金会会长的李小龙女儿李香凝,接受《政府新闻网》访问,讲述如何从武术、哲学、电影等多方面,了解李小龙的精彩人生。
 
   走进「武‧艺‧人生 --- 李小龙」展览,会看见熟悉的黄色运动服、双截棍、三截棍和沙包等展品,感受到李小龙对武术的热爱,视之为生命的一部分。
 
   李香凝表示:「父亲生前说过,他一生所学,都是透过研习武术获得的。就是要考验自己的能力,用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威胁,有着核心力量就能令技术大大增强。」


反思传统创截拳道
 
   李香凝特别介绍一件李小龙最珍惜的展品,一个手掌般大小、1966至67年间制作的墓碑摆设,它和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大有渊源。
 
   1964年,李小龙代表「振藩国术馆」和武术家比武,他虽然胜出,却有深刻的反思。李小龙认为传统武术门派既有的理论、招式和门规,限制了武术发展,所以找人制作这小个型墓碑,喻意追随传统武术门派的习武者,最终会因故步自封而走进死胡同。李小龙亦是在这时期,创立截拳道,标榜「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不被固定招式所束缚。
 
   李香凝说:「父亲创立截拳道,认为一位全面的武术家,不应受任何风格或招式限制,而是着重简单、有效、强劲的攻击,自由发挥自己的打法。他用这套武术哲学,从精神和肉体上不断磨练自己,从他的电影中,可以看到他惊人的力量,从深处爆发出来。所以李小龙离开这么久,仍然这么重要,仍然有人谈论,启发世上不同的人。」
 
   台湾青年阿峰,出生时李小龙已经去世,但深受李小龙武术哲学的影响,并学习截拳道,更专程从台湾来港,希望在展览中一睹这位截拳道宗师昔日的风采。
 
   阿峰说:「我是第二代弟子,截拳道是一门速度很快的武术,动作很小、很简单,我很喜欢这种武术,很轻松、不费力就可以打倒对手和保护自己。能看到昔日李小龙先生练武的器材,令我十分兴奋。」
 
展览重现经典场景
 
   李小龙曾经修读哲学和心理学,他的人生哲学,亦为后世景仰。李香凝说:「李小龙主要的人生宗旨就是实现自我。他曾说过,要做自己、表达自己、相信自己,而不是去寻找一个成功的人物去模仿。」她表示,虽然父亲已去世40年,但他的人生哲学,仍可启发现今的年轻人。
 
   深受李小龙影响的还有来自英国的James,他12岁开始学习咏春,计划参观展览多次,从多方位了解自己的偶像。「李小龙的一生十分精彩,从电影巨星转为钻研武术和哲学,可说是众人的启蒙老师。」
 
   展览亦重现李小龙电影代表作的多个经典场景,有「龙争虎斗」中与石坚生死决战的镜室、「精武门」的日本道场,亦有「死亡游戏」和「猛龙过江」的打斗场景。
 
   每个场景都展示当年的电影宣传品,以及部分李小龙在拍摄期间亲笔绘画的手稿,都是首次在香港展出,可见李小龙在拍摄前,会用简单的图画,细心构思他和对手的一拳一脚,可谓制作认真。
 
   本地李小龙影迷麦先生,十岁时在戏院看过电影「猛龙过江」,回想李小龙打败罗礼士的一幕,全戏院观众站立拍掌,震撼的场面令他深受感动。数十年来,他致力搜寻李小龙的资料,在展览中亦收获丰富,发现不少从未见过的展品和未曾听闻的事,他说:「原来李小龙喜欢小动物,未看展览前,我都不知道。」
 
   展览为期五年,详情可浏览专题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