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政署推行斜坡植林优化计划,有系统地移除结构状况和健康欠佳、呈现老化的台湾相思,重新栽种朴树、冬青树、羊蹄甲树等原生和本地化植物,减低老树倒塌风险,也藉此提升生物多样性、美化路旁景观;移除的木材可用作教学、雕塑、家具、种植等用途,一举多得。
香港自50、60年代起,基础建设快速发展。为了巩固斜坡,防止水土流失,政府大量引入和种植外来的台湾相思,作为先锋树种。
处理病树挑战大
台湾相思生长迅速,有效巩固斜坡和改善贫瘠土壤,但平均寿命仅50至60年。浸会大学国际学院树木管理专修学科统筹邓铭泽表示,早年在港种植的台湾相思,现已陆续步入老年期,或会出现毛病,甚至倒塌,对市民构成危险。
「台湾相思是一种中型常绿树种,但40、50年后便开始老化,树干会受不同真菌感染,开始生病,枝条容易折断。由于它们大都种植在一些人流、车流较多的路旁斜坡上,当枝条折断时,容易危及途人安全。」
近年因健康和结构状况欠佳而需移除的相思树,数目持续上升。注册攀树师谢炜指,处理老化的台湾相思时,面对很大挑战。
「因为枯死的台湾相思木材较坚硬,很难砍伐,而且树干失去韧性,变得脆弱。我们爬上树处理时,可能未及评估枯死情况,结果跟枝干一起跌下来。」
增添生物多样性
为防患未然,路政署去年4月推出斜坡植林优化计划,逐步更替路旁斜坡上老化的台湾相思。署方经调查和评估,并谘询树木专家和区议会意见后,优先处理老化、健康和结构欠佳、倒塌风险高的台湾相思,并参照发展局相关种植指引,改以同样能抓紧泥土、防止水土流失的合适原生和本地化植物替代,增加生物多样性。
路政署园境师黄卓谦指,相思树是外来品种,果实并非本地动物、雀鸟的主要粮食,所以生态价值较低。署方移除黄大仙培民街的相思树后,已重新栽种朴树、冬青树、羊蹄甲树等乔木,还有车轮梅、杜鹃花、龙船花、大红花等灌木。
「主要目的为提升道路使用者的安全,以及透过多元化种植达到可持续发展。这些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植物配置,吸引很多蝴蝶和雀鸟,同时减少水土流失。我们希望为社区度身订造,营造更美丽的路旁景观,添加社区色彩。」
重用木材显价值
在更替过程中,被移除的相思树完成历史任务,却又获路政署赋予新的使命,部分木材供给学校作教育用途。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艺术工作室技术员及指导员凌展腾认为,台湾相思木材软硬适中,适合制成木雕。
「台湾相思可制成家具或雕塑。这些树守护我们家园多年,我作为雕塑家,可做的就是延长其生命,显现它的人文价值。」
台湾相思的木材还可用于职业训练班的链锯训练或用作种植灵芝等可食用或药用菇类的原材料,重用价值非常高。
斜坡植林优化计划推出一年多,路政署已于11个试点,妥善处理有倒塌风险的台湾相思,改以种植生态价值较高的植物。署方未来会扩展试点至大屿山屿南道、屯门屯兴路、青衣西路、元朗大棠山道、南区深水湾道等,并密切监察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