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预设字体大小 较大的字体 最大的字体 订阅RSS 进阶搜寻 网页指南 流动/无障碍浏览 English 繁体 简体
图片

保存半世纪: 石硖尾邨居民林美倩,仍然保存着50年代一家入住石硖尾徙置大厦时签订的租约正本,租约上附有一家人的合照。

图片

体验变迁: 林美倩扎根石硖尾数十年,由旧式楼高6至7层的徙置大厦,搬往设计和设备完善的新式公共屋邨居住,经历公屋的转变和改善。

图片

聚脚点: 林美倩经营棉被和床上用品店47年,店铺成为街坊们聚首的好地方。

图片

话当年: 88岁的前苏屋邨居民陈醒棠,缅怀昔日在屋邨居住期间,邻里之间经常守望相助。

图片

守护居民: 陈醒棠手中的银色哨子,是当年他守护苏屋邨居民,义务晚上巡楼维持治安的随身物品之一,至今仍然带在身上。

公屋一甲子 见证香港变迁

2013年10月27日
   今年是香港公营房屋发展60周年。公营房屋由早期设备简陋的七层徙置大厦,发展至今日设计优良、设施齐备的现代化屋邨,成为市民安居的家园。两位住在苏屋邨和石硖尾邨数十年的老街坊,跟大家回顾昔日生活点滴,分享难忘的回忆。
 
   88岁的陈醒棠(棠叔),是60年代首批入住苏屋邨的住客,一晃眼便住了50年,见证屋邨的不断蜕变,现在仍不时回味邻里间守望相助的愉快片段。


   「这里的邻里关系,是我遇过最好的。有时候,有些老人家没有预备饭餐,或不能出门买菜,邻居便会代劳;当年生活环境不好,别说是电视机,冰箱亦不是家家户户拥有,有些邻居乐意借出冰箱,让街坊存放餸菜;街坊病倒了,我们会去探访;街坊去世,我们也会去送他们一程。」
 
   棠叔的口袋总是放着一个老旧的银色哨子,这哨子数十年来与他形影不离,是棠叔守护苏屋邨居民的记号。60年代邨中发生劫杀案,有居民被贼刺死,事件令居民十分恐慌。
 
风雨不改守护街坊
 
   于是,棠叔与数十名身体健壮的街坊,自发成立互助委员会,每晚两人组成一队,带着简单的工具如哨子、竹棍等,分批「巡楼」,风雨不改。互助委员会订立了安全巡逻守则,包括遇见可疑人物时,不可以单独行动;查问陌生人时,要有礼貌,避免对访客造成不便;遇到罪案发生时,应吹哨子求助等。
 
   每晚饭后的「巡楼」活动,成为棠叔和其他街坊生活的一部分,除了为保障邨民的安全出一分力外,大家更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每晚大家巡更回来后,便聚在一起,天南地北,无所不谈。有些热心的邻居,特地准备泥鯭粥给我们品尝;有些上海人邻居,则送水饺给我们吃。」
 
   半个世纪以来,棠叔为邨民举办不少旅行、春茗、节日庆典等活动,联系街坊感情,亦眼见屋邨的设施不断改善,例如增加了休憩地方、停车场和其他配套等。今年苏屋邨清拆后,棠叔和很多居民分批迁往附近的元州邨,继续安享晚年。
 
公屋演进由火灾说起
 
   公营房屋计划在1953年圣诞夜「诞生」,当年石硖尾寮屋区被大火吞噬,近53,000名居民一夜之间顿失家园。为解决迫切的住屋需求,政府在石硖尾兴建八幢六层高的徙置大厦,跨越半世纪的公营房屋计划从此展开。
 
   年约60岁,人称「倩姨」的林美倩,一生与石硖尾邨结下不解缘。她的父母是1953年石硖尾大火的灾民,获安排入住徙置大厦,一家八口住在只有140平方呎的单位。
 
   倩姨说:「由于单位空间狭小,我们便在家搭建一个坚固的『小阁楼』,姊妹们晚上睡在小阁楼,下课后就拿一张小椅子到阁楼,坐着做功课。小阁楼下就是父母工作、睡觉的地方。我们课余也会帮忙做些小手作,赚取生计。」
 
   早期的徙置大厦,没有升降机,单位面积狭小和没有间格,居民只能共用厕所浴室,和从公共水龙头取水,而且要在走廊煮食。家在四楼的倩姨回想说:「大多数人在傍晚6时至7时轮队洗澡,我们通常晚上11时才往浴室洗澡,因为害怕有瞥伯,所以姊妹们惟有轮流守着浴室入口,提高警觉。」
 
公屋设施日见完善
 
   政府70年代起重建徙置大厦,倩姨一家迁往较新型的石硖尾邨第八座,单位面积近400平方呎,设有独立厨房、洗手间和自来水,居住环境大大改善。
 
   今年5月,倩姨迁往再重建后的石硖尾邨。她说:「新石硖尾邨有不少绿化设施,并且大部分地方都加建有盖通道,遇上下雨天,居民也不怕被雨水打湿;新型屋邨少用了梯级,多增了斜台和电梯供长者和行动不便的人士使用,对这儿,我感到很满意。」
 
   倩姨继承父业,在邨内经营棉被和床上用品店,是邨内人所共知的老店。虽然收入微薄,仍不舍得结业,因为店铺已成为街坊聚首的好地方。
 
   经过半世纪演变,公营房屋在规划、设计、建筑和管理等方面都大为改善,现时近半市民居住的公营房屋,包括公屋和居屋,设备更完善,大小单位组合更具弹性及变化。
 
   尖沙咀九龙公园香港文物探知馆正举办「话说公屋」专题展览,让市民了解香港公营房屋的发展历程,和昔日居民的生活点滴。详情可浏览展览的专题网页


家是香港 长远房屋策略 「香港政府通知你」及「政府App站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