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助置业: 施政报告提出连串增加土地供应、稳定楼市的措施,包括以「先租后买」方式资助市民置业。
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是香港特别行政区首长,负责执行《基本法》、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和财政预算案、公布法律、决定政府政策,并发布行政命令。
港铁
港铁除了营运铁路,也从事多元业务,包括发展住宅及商业项目及国际顾问服务。
香港房屋协会
香港房屋协会致力为市民提供可负担的房屋及相关服务。
财政司司长
财政司司长的主要职责,是协助行政长官督导财经、金融、经济、贸易和就业范畴内政策的制订和实施。
「先租后买」助夹心阶层置业
2010年10月13日
房屋是今年施政报告的重点之一,行政长官曾荫权在《2010 -11施政报告》中提出一系列政策,从增加土地、房屋供应、推出专为协助夹心阶层置业的「先租后买」计划,调整市建局角色,纾缓市民的住屋需求。
同时,政府考虑到市民大众的关注,决定修改投资移民计划,暂时把房地产从计划下的投资资产类别中剔除。
增土地供应稳定售价
曾荫权表示,将会增加土地储备,使房地产市场有平稳的土地供应,特别是使中小型住宅土地供应充裕,稳定售价。他预计,在未来3 - 4年有61,000个私人住宅单位供应。为了确保楼市健康平稳发展,在未来10年,平均每年需要提供可兴建约2万个私人宅单位的土地。
曾荫权宣布,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将主持「房屋用地供应督导小组」,统筹各部门的工作,优先处理与建屋用地相关的问题,小组成员包括相关政策局局长及部门首长。
谈到公屋时,他表示,督导小组会保证土地供应,平均每年可兴建约15,000个公屋单位,以维持平均轮候时间约3年的目标。
房协增建中小型单位
曾荫权说:「政府明白安居乐业的重要,亦完全理解市民希望透过置业改善生活以及向上流动。不少市民对目前楼价愈来愈高,积蓄多年仍未够支付首期,感到不安,希望政府帮助他们达到自置居所的愿望。」
他表示,明白市民对楼价急升及「上车」困难的忧虑,但任何形式的资助置业计划,只能提供缓冲作用。面对市场短期的波动,比较可取的方法,是为有意置业的夹心阶层提供缓解措施,使他们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积聚资金,用作置业。就此,政府将与香港房屋协会合作,推出优化的资助房屋计划,即「置安心资助房屋计划」。
在这个计划下,政府将提供土地予房协兴建实而不华的中小型单位,以订立租约时的市值租金租予符合资格人士,租约期最长为5年,期间不会调整租金。
青衣先行供千个单位
参与计划的租户,可以在指定时限内,以市价购入他们承租的单位或计划下的其他单位,亦可以选择购买私人市场上的单位,并获得等同于在租住期间所缴纳的一半净租金的资助,用作缴付部分首期。
曾荫权强调,「置安心资助房屋计划」的优点,包括计划具灵活性,可让夹心阶层选购他们承租的单位、计划下其他单位,或其他私人市场单位;提供最长5年的租住单位,使他们在置业前有充裕时间思考。期内租金不会调整,有利他们储蓄,应付日后置业所需的部分首期;计划没有传统居屋的转售限制,以及补价要求,增加市民在物业市场向上流动机会。
政府目前已为计划在青衣、钻石山、沙田、大埔、屯门等地区预留土地,提供合共约5,000个单位。首个发展项目在青衣,在2014年前提供约1,000个单位。
实用面积为呎价标准
针对一手中小型单位短缺的情况,当局将以位于前元朗的土地作尝试,透过卖地条款,指定单位的最低数目及面积限制,在年底前招标。同时,亦会与市建局和港铁公司商讨,在其市区重建及西铁物业项目中,尽量多兴建中小型单位。
由于政府未能与香港地产建设商会就规管一手现楼的销售达成共识,曾荫权表示,运输及房屋局会成立督导委员会,具体讨论立法规管一手楼宇销售事宜,并于1年内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包括以实用面积作为公布呎价唯一标准,防止误导买家,全面杜绝缩水单位的情况。政府也会收紧政策,限制「发水楼」,取消部分设施,如停车场、露台、工作平台和会所的宽免,以及收紧容许兴建窗台的面积。
曾荫权表示,市区重建与市民改善居住环境息息相关,市区更新是重要的政策范畴,故政府已草拟了新的市区重建策略,并在未来两个月谘询公众,设立「市区更新地区谘询平台」,并以九龙城为试点。
市建局将拨款5亿元,成立「市区更新信托基金」,资助「谘询平台」进行研究和活动、聘请社区服务队,以及资助文物保育及地区活动。当局也会推出「楼换楼」安排,让受重建影响的业主有另一个选择,当局会在启德发展区预留房屋用地,推行此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