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曾荫权发表《2010 - 11施政报告》,提出一系列策略,以稳定房屋市场、支援低收入家庭,并加强与内地联系;他强调,要善于运用香港相对强劲的经济复苏,让市民分享繁荣成果。
他指出,近年香港社会出现分化对立的气氛,不同意见令社会分化;贫富差距扩大,也造成阶级对立。
但面对各方挑战与竞争,香港没有分化的本钱,只有团结和包容,社会才会进步;政府会以务实、理性的态度解决问题,争取社会各阶层达至最大共识。
曾荫权今天(10月13日)在立法会发表《施政报告》时表示,香港经济已逐步走出环球金融危机的阴霾,而社会民生已成为市民最关心的议题,当中以房屋问题、贫富差距及长者福利最受关注。
增加供应协助置业
本年度《施政报告》以「民心我心 同舟共济 繁荣共享」为题,把香港活跃的房屋市场列为香港市民最关心的议题,并提出新措施,以增加房屋供应,协助置业人士。
曾荫权认为,在未来10年,平均每年需提供可兴建约20,000个私人住宅单位的土地;但这并非建屋量的硬指标,目的是政府在一段时间内,累积一定的土地储备,使房地产市场有平稳的土地供应。
报告建议推出「置安心资助房屋计划」,协助有意置业的夹心阶层购买中小型住屋单位;将首先推出5,000个单位,以市值租金租予符合资格人士,最长5年。
参与计划的租户,可以在指定时限内,以市价购入他们承租的单位或计划下的其他单位,也可以选择购买私人市场上的单位,并获得等同于在租住期间所缴纳的一半租金的资助,用作缴付部分首期。
其他房屋措施包括,在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的资产类别中,暂时剔除房地产项目;审批建屋计划时,收紧楼面面积的宽免;加强对旧楼的支援;成立5亿元的「市区更新信托基金」,以支援旧区重建。
增加津贴资助基层
当局将大幅增加「学校书簿津贴计划」的定额津贴,由现时每名全额学生全年408元,增至1,000元;并推出「鼓励就业交通津贴计划」,资助合资格在职人士的交通费用,每人每月600元。
当局也会成立「关爱基金」,由政府与商界各出资50亿元,提供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不能提供的多方面支援。
在援助高龄人士方面,领取高龄津贴的1年离港期限,大幅放宽至305天;并对长者的家中护理和护老院舍投放更多资源。
在环境保护方面,报告提出多项减少专营巴士有害气体排放的措施,包括由政府出资试验为欧盟2期及3期巴士安装「催化还原器」,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以达到欧盟4期的标准;并资助专营巴士公司试用环保巴士,如混合动力巴士。
政府计划在铜锣湾、中环及旺角等繁忙路段设立低排放区试点;并在巴士专营权届满时,在新的专营权中加入环保条款。目标是由下年度起,尽量增加低排放专营巴士行驶区内的比例,到2015年,只有低排放巴士才可于区内行驶。
政府计划在本年度成立3亿元的「绿色运输试验基金」,供运输业界申请试验低污染和低碳的绿色运输工具及相关技术。
暂不启动23条立法
曾荫权指出,为确保香港在国家「十二五」时期能发挥其独有的优势和功能,将致力提升香港的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及物流中心地位,发展6项优势产业。
政制发展方面,曾荫权说,立法会今年6月通过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修正案是重要一步;目前要处理两个选举办法的本地立法工作。
政府准备在本月下旬提出有关建议并谘询立法会,期望条例草案在数月内获得通过,让政党及有意参选的人士早作准备。
曾荫权重申,完成《基本法》23条立法是香港的宪制责任,但由于在未来1年多的任期内,要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故本届政府任期内不会启动《基本法》第23条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