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项调查发现,大部分受访雇主满意本地大学及副学位毕业生的工作表现,并认为他们在各个范畴的能力,包括工作态度、人际技巧、语文能力、资讯科技知识等,都比以前有明显进步。
与此同时,跨地域学童能力评估研究也显示,我们的中、小学生在自然科学、数学和解难的成绩,在在领先其他地区。
香港的莘莘学子更在多项国际比赛中表现出色,名列前茅。也有愈来愈多的小学生表示喜欢上学,十分享受活泼多姿的校园生活。
立法会上周三动议,辩论如何将香港发展成为区域教育枢纽。出席的议员一致认为,香港可凭借优质的课程和多元化的教育服务,吸引邻近地区的精英学生前来就读,以期汇聚优秀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建设。
各界都普遍认同香港的教育质素具有高水平,的确有足够条件成为区域教育枢纽。
改革带来学校新气象
这一切都反映了我们数年来所推行的教育改革已见成效,给香港的大专界和中、小学带来一番新气象。相信所有关心本地教育的人,都会感到十分鼓舞。
当然,对教育仍然缺乏信心的人不是没有,但亦明白难以一下子改变他们多年来的观感,希望藉�日后更多的客观事实和例子,让他们知道教育改革的成效,从而逐渐消除他们的误解。
6年前,教育改革正式起步,是教学文化上的转变。
从那时开始,我们的学校便致力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启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并透过新颖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扩阔他们的知识面,磨炼他们待人接物的态度,发掘他们的个人潜能,希望所有学生都学会主动学习,与时俱进,能够在瞬息万变的21世纪,发挥一己所长,成为有用的人。
这种教与学的新文化,当然需要校长和老师合力推动。过去数年,他们为教改付出了无限心血,但同时也赢得社会大众的敬佩和感激。
家长团体也非常热心,从课程发展、教学支援到学校管理,他们都积极参与,贡献良多。
借助工商界培养人才
教育关乎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借助更多社会资源,邀请各界别精英参与,贡献其智慧和力量;学校的合作伙伴,还包括了社会上不同团体和工商界。
其中,雇主的支持,更是教改能否成功的重要关键之一。
工商界向来对社会变化的感觉极为敏锐,他们一早就察觉全球化和知识型经济为香港带来的冲击;深知必须作好准备,方可充分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新时代对人才的渴求,也就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必须条件;雇主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演变,我们培养人才的方法和内容,也就不能不变。
教育既要服务学生,也要服务他们身处的社会。学校有需要协助学生发掘所长,以及因应社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提供适切的培训。
同样地,我们也期望工商界能够更多支援学校,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的性质和需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实习机会,藉此吸引真正合适的人才,服务社会。
惟有学校与商界知己知彼,互相配合,我们的毕业生才得以立足社会,我们的社会才能百战百胜。商校合作,由是而显得更为重要。
商校合作创学习机会
教育统筹局很高兴,过去1年得到超过130多家企业的支持,于本地学校开展「商校合作」计划,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真实的工商机构里做访问、研究和实习,让他们有更多机会认识自已的兴趣和潜能,仔细思索未来路向。
部分学校更已开始邀请雇主参与课程发展,或合办实习计划,改善课程的质素和适切性,也让社会人士对毕业同学更有信心。
这种合作关系不断扩展,涵盖各项教改新猷,包括毅进计划、职业导向课程和副学位课程等。
我们热切期待愈来愈多的学校和雇主参加这项计划,为我们的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以求贯彻「商校同合作 育才共开拓」的理念。
学界商界组最佳拍档
21世纪的人类社会正急速演变,香港学界和商界也必须不断改革创新,以配合社会的步伐。
由于彼此都极关注香港人力资源的质素,也同样相信投资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是绝佳的合作伙伴。
工商界的支援对学校的意义重大;学校在培养人才上的使命,并对工商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就让学界和商界一起筹划,一起推动,一起实现大家的共同目标。
我深信,商界将以支援我们的学校为荣;学界亦会为本身培育的人才,能够服务工商百业及贡献社会而感到骄傲。
(以上是教育统筹局局长李国章6月25日在教统局纲页专栏「局中人语」发表的《凝聚各方力量 培育百业人才》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