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学馆科讯廊即日起至12月9日,推出以「人工耳蜗 --- 让弱听人士走进有声世界」为主题的展览,并邀请香港中文大学耳鼻咽喉 --- 头颈外科学系,深入探讨及介绍人工耳蜗的科学知识。
全球每千名初生婴儿中,便有1名患有双耳严重弱听,极重度弱听人士的内耳毛细胞已严重受损,因此,助听器对他们的帮助有限。
人工耳蜗的出现,成为弱听者的佳音。人工耳蜗是目前唯一设计以修复人类听觉功能的医疗技术,亦是植入人体内最精密的仪器之一,能够从功能上恢复人的听觉。
绕过耳朵损坏部分
人工耳蜗包括植入部分和体外部分。体外部分负责处理来自外界的声音,植入部分负责将转化了的电流信号传入听觉神经。
助听器的原理是扩大声音,使听力下降的耳朵听到声音,人工耳蜗则可绕过耳朵损坏的部分,直接把声音转为电流刺激听觉神经。
这项展览除介绍上述科研外,科讯廊内的「科学视窗」还播放两出短片《人类听觉和人工耳蜗如何运作?》及《失聪者的福音 --- 人工耳蜗植入》。
「科讯网」则搜罗与这次专题有关的网站,方便参观者汲取相关的资讯。
中大教授主持讲座
配合这次新展览,科学馆8月25日下午2时30分,在该馆演讲厅举行「复我『聪明』--- 现代科技与耳聋治疗」讲座,由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系耳鼻喉科教授唐志辉主讲。
讲座以粤语进行,辅以手语翻译服务。免费入座,座位先到先得。
科学馆开放时间是周一至周三及周五下午1时至晚上9时,周六、日及公众假期上午10时至晚上9时,逢周四休馆(公众假期除外)。查询可致电2732 3232,或浏览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