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据不足:香港大学微生物系助理教授黄世贤 (右) 表示,在大环山嬉水池滑水梯发现30个蛹皮,但没有活蛹,所以不能证实有摇蚊在泳池孳生。旁为康文署助理署长张国基。 |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表示,调查泳池红虫的专家工作小组认为,没有确实证据证明泳池孳生摇蚊;而康文署并没有无隐瞒事实,继续以公开和负责任的态度处理泳池发现红虫的事件。
专家工作小组成员香港大学微生物系助理教授黄世贤表示,在大环山嬉水池滑水梯发现30个蛹皮,但没有活蛹,所以不能证实有摇蚊在泳池孳生。
黄世贤说,摇蚊的孳生过程,是经过产卵、孵成幼虫(即红虫)、结蛹,然后蜕变成摇蚊,蛹皮则留在水面。由于目前只发现池水有红虫和蛹皮,故未能证明两者有相连关系。
市面有售附踊皮红虫
专家工作小组另一成员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副教授张润兴指出,由于市面出售的红虫也可能有踊皮依附,不排除有人为因素,仍待警方调查。
食物环境�生署顾问医生何玉贤说,若池水过滤系统运作良好,摇蚊不能在泳池孳生,除非泳池有积水,才会孳生摇蚊,但现在没有确实证据证明在大环山泳池孳生摇蚊。
但何玉贤表示,泳池周围的环境,确实适合孳生摇蚊,而在九龙公园放置的捕蚊器,也捕捉到1,100只摇蚊。
康文署署长王倩仪表示,将以公开和负责任的态度处理事件,尽量公开资料,并积极跟进事件。
装置诱捕器减少蚊患
王倩仪指出,由于泳池在户外,难以避免蚊子出现,但已装置诱捕器,捕捉蚊子;若食环署有任何建议可减少蚊患,康文署定会尽量采取相应措施。
康文署助理署长张国基否认有隐瞒事实,并指出该署于8月27日收到食环署报告后,随即与专家工作小组开会跟进。他认为,由于滑水梯有活水流动,不适合摇蚊孳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