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债受欢迎 有助促进普惠金融

2022年9月11日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网志表示,银色债券的发行规模由最初30亿元逐步增至现时450亿元,认购人数升至近29万人,反映年长市民逐渐认同银债是安全可靠且具稳定回报的投资选项,这也符合政府推动普惠金融的方向。

 

他说,银债的保证息率上升,并不影响债券基金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政府严守财政纪律,不会透过发债支付政府的经常开支。

 

另外,陈茂波指出,外围经济和金融市场承受的风险增加,香港要稳住经济大局,最根本之道是有效管控疫情。只有进一步扩大新冠疫苗接种,才有空间以最大程度恢复与境外地区的往返,稳住经济,重启发展动力。

 

以下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9月11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

 

昨天是中秋佳节,适逢也是长周末假期,市面上增添轻松的节日气氛。在追月秋意中,希望大家也做好防疫,保护自己、保护家人。

 

日前我们公布新一批(第七批)银色债券的认购结果及分配情况。这次发行收到破纪录近29万份合资格申请,较去年多约13%,认购总金额近625亿港元。当中约六成半申请人年龄介乎60至69岁,三成半则年逾70,年龄最高的申请人为104岁。由于认购反应热烈,我们决定将最终发行额提升到450亿元的上限,较去年的发行规模多五成,尽量满足年长市民的需求,让大家可共享并受惠于香港金融市场的发展。认购20手或以下的合资格申请人,将获全额分配,即所有合资格申请人当中约六成八将获足额配发。

 

银色债券自2016年首次发行至今,发行规模由最初30亿逐步增加到现时450亿,认购人数亦由七万多人增加至近29万人,反映年长市民逐渐认同银债作为一项安全可靠及具稳定回报的投资选项,这亦符合我们推动普惠金融的方向。银债的保证息率由最初两厘上调到现时四厘,反映我们每次在厘订银债的息率时,也紧贴外围息率与通胀的上升趋势,以确保银债能真正让长者受惠。

 

值得指出的是,即使银债的保证息率上升,却不会影响债券基金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而债券基金本身并不是财政储备的一部分,亦与政府的其他帐目分开处理,故发债所得和利息成本与政府财政两者拉不上关系。这个安排运作多年,也适用于通胀挂钩债券。至于发行绿色债券募集的资金,则明确规范投资于绿色基建项目用途。香港是一个细小、全开放、资金自由进出、必须保持汇价稳定的经济体,我们必须严守财政纪律:不会透过发债来支付政府的经常开支。

 

严守财政纪律、避免长期和结构性的入不敷支,是维系公共财政安全稳健、确保政府有实力应对潜在的经济及金融波动的根本。然而,环顾全球,外国不少主要经济体的政府已债台高筑,环球息率持续向上将增加它们的还债压力;而面对能源价格高企及通胀加剧,一些政府选择向民众提供补贴,或以其他方式控制物价,以缓减当地社会面对的压力;但同时,经济疲弱却将令税收减少,这些经济体的公共财政将陷入两面受压的困境。事实上,外围经济及金融市场所承受的风险已进一步增加。

 

面对欧元区通胀率达9.1%的历史新高,欧洲央行日前加息0.75厘,是历来最大的单次加幅。至于美国,有见联储局官员的言论,市场普遍预期,两星期后的议息会议将再度大幅加息0.75厘,如此将令联邦基金利率今年来合共加息幅度达到三厘。

 

外围息率趋升对本地息口的影响近日已进一步浮现。以普遍与按揭贷款利率挂钩的港元一个月银行同业拆息为例,息率已由年初约0.13%上升至逾2%。面对资金成本增加,不少银行已经陆续调高按揭贷款锁息上限,供楼人士的按揭负担难免有所增加。而随着美国累计加息至较大幅度,本地银行亦可能调整存贷利率,包括最优惠利率,不少中小企的银行贷款均以此作息率计算基础,利息增加将增添其经营压力。

 

受到本地疫情反覆、金融状况趋紧及外围环境转差等多项因素影响,近期楼市稍有调整,截至今年7月,住宅楼价比2021年9月高位回落逾5%,今年首八个月的成交量较去年同期下跌近四成。连同港股市况偏弱,这些都会遏抑市民消费意欲及影响经济气氛。即使失业率逐步回落,不少行业和企业的经营情况仍面对着颇大压力,对于今年中秋节的生意额未敢抱持太高的期望。在这片气氛下,我们期待消费券能带来阶段性的经济提振作用。第二期消费券将于10月1日发放,届时将为市场注入超过150亿元的消费力,希望能为零售餐饮市道带来另一轮支持。

 

过去几年本港经济备受疫情打击、几番起伏,大家也明白到,有效管控疫情是稳住经济大局的最根本。现时的防疫方针是按着科学和实证为本、精准防控,以最小的社会和经济代价达到最大的防疫效果。诚然,如何能做到防控疫情,同时便利往还和保住经济,极具挑战且不易平衡,但现届政府一直朝着这方向稳慎推进。只有齐心合力,进一步扩大疫苗接种,我们才会有更广阔的空间,最大程度恢复与境外的往还、稳住经济、重启发展动力。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