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数据向好 仍须关注疫情影响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网志表示,最近公布的本地经济数据稍为改善,反映第五波疫情受控时的情况和消费券对经济的支持作用,唯须关注近日确诊数字再次回升。另外,通胀炽热加上央行加大收紧货币政策的力度和速度,将令环球经济增长更加疲弱,或会进一步削弱香港的出口增长动力。
他又提到,回归25年来,香港经历多番风雨,但仍取得长足发展,政府将继续以坚定信心与市民合力为香港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以下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6月19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
今天是父亲节,相信大家都会透过不同方式感谢父亲的辛劳。近日公布的本地经济数据稍有改善,3至5月份的失业率稍降0.3个百分点,回落至5.1%,反映期内后期第五波疫情受控时的情况,以及发放消费券对经济带来的支持作用。不过,近日确诊数字又再回升,情况需要关注。
另一方面,我们面对的国际大环境正越趋复杂。美国5月份通胀率升至8.6%,欧洲主要经济体的通胀率介乎5%至9%(法国5月为5.2%,德国5月为7.9%,英国4月为9%)。环球通胀持续加剧,增加央行加息的压力,美国联储局上周加息0.75厘,是自1994年以来最大的加幅,也是今年来第三度加息,三次合共加幅达到1.5厘,联邦基金利率升到1.5至1.75厘之间。不少主要市场近期亦相继加息,例如英国上周加息四分一厘,是今年第五次;澳洲加了半厘,是本年第二次。
通胀炽热加上央行加大收紧货币政策的力度和速度,将令环球经济增长更加疲弱,或会进一步削弱香港的出口增长动力。各地息率上升也可能会触发资金流向急速转变,金融市场和资产价格将更为波动,一些基本面较弱的经济体会受到较大影响。虽然本港市场资金仍然充裕,但在联系汇率制度下,联储局加息幅度加大、步伐加快,加上已经开始缩表,港息终会跟随向上。
过去25年来,香港经历多番风雨、几许折腾。由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科网热潮爆破、2003年沙士疫情,到后来2008年环球金融海啸、2019年黑暴冲击,以至2020年至今的新冠疫情等。尽管如此,这25年期间,香港还是取得长足的发展,生产总值翻了一番,达到2.8万多亿元;商品贸易总额增加逾两倍,破纪录超过十万亿元,全球排名第六;总就业人口增加15%至约365万;以香港为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企业增加57%至接近4,000家。
金融业作为优势支柱产业之一,服务着香港和国家的需要。25年来,港股显著增量扩张,市值由三万多亿元大幅增加到超过40万亿元,增幅12倍;上市公司数目增加三倍,由600多家增加到2,500多家;平均每日成交额增加近十倍至1,600多亿元。
银行业方面,总资产升逾两倍,有27万亿港元;银行的存款总额(包括港元及外币)增加近五倍至15万亿港元;银行贷款总额(包括港元及外币)增加近1.6倍至10.9万亿港元。
债券市场发行总额升19倍,去年全年规模约4,000亿美元。外汇市场的日均成交升七倍,在全球交易份额占比由4%增加到7.6%,全球排名由第七位升至第四位。资产及财富管理规模跃升九倍,增加到2020年约35万亿港元,其中约三分之二来自境外。
香港金融业以至整体经济的发展,受益于中央的坚实支持、国家的稳定发展;也受惠于联通内地和国际的桥梁、防火墙和试验田角色,以及制度创新释放的红利;更重要是市民的努力拼搏和灵活变通,让香港经济保持着活力和韧力,即使面对挑战,却仍然能找到新的发展。
这一系列数字反映着一代又一代香港人砥砺奋进、不懈努力,为香港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在回归25年之际,站在更有利的起点,我们将继续怀着谦虚的态度、坚定的信心,与市民合力为香港建构更美好的未来、迎来更璀璨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