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新动力 重振香港经济
立法会在刚过去的星期三复会,我们期望用好未来一年的议会时间,在金融发展的范畴上向立法会提交多条法案,与各党派议员一同多做实事,共谋发展。虽然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为香港带来了逆风,但我们目标明确,将集中精力为香港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在为受困企业提供拯救机制的同时,亦为拓展金融市场发展空间提供政策支持,让我们可以在逆风中砥砺前行。具体而言,我们希望通过相关法案达到三大目标:(一)设立法定企业拯救程序,加强市场抗疫复元能力;(二)提供有针对性的税务宽免,拓展资产管理业务;及(三)强化市场基建,加快金融科技发展的进程。以下是法案及相关政策目标的简要概述:
(一)设立法定企业拯救程序
目前香港没有法定的企业拯救程序,假如公司陷入财政困难,很多时候只能清盘结业。这对公司的持份者如股东、雇员及债权人而言,未必是一个最好的结局。我们因此希望引入法定企业拯救程序,提供一个新选项,让独立第三方专业人士在期限内监管公司,尝试制定一个拯救方案。可以说,拯救程序为生病(财困)的企业带来喘息机会,让医生(专业人士)有空间作出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给企业一个复元甚至重生的机会。在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打击各行各业的当下,引入这个拯救程序更具及时及必要性。诚然,政府不是首次向立法会提交相关法案,我们会汲取过往经验,仔细聆听持份者的意见,同时引入措施防止程序被滥用。
(二)为私募基金所分发的附带权益提供税务宽免
我们希望通过有针对性的税务宽免,拓展香港的资产管理业务。大家可能也记得我在7月份时提及过金融发展「五道菜」,当时其中一道菜式就是为香港引入了新的基金结构,容许私募基金以有限责任合伙制度形式在香港落户。我很高兴与大家分享自条例在8月31日实施以来,市场反应非常正面,当中有不少申请的基金以大湾区作投资主题。为了进一步发展香港的私募基金业务,我们计划下第二步棋,就是为在香港营运的私募基金所分发的附带权益(carried interest),即基金经理根据表现而获发放的绩效分红提供税务宽免,以吸引更多私募基金在港营运,并带动对本地不同相关专业服务的需求。
(三)推动证券市场无纸化及建立积金易平台(eMPF)
我早在8月提及,会待适当时机将有关证券市场无纸化的法案提交立法会审议,现时相关准备工作已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立法的目的是改变以往投资者必须以有纸方式持有证券才可拥有法定拥有权的安排,令投资者可同时利用无纸方式及以自身名义持有和转让证券,在享受无纸化便利的同时亦为投资者提供更佳保障。新制度将分阶段实施,先从在香港注册成立的上市公司股份及首次公开招股(IPO)入手,务求一方面通过科技提升市场营运效率,另一方面兼顾作出改变所需的实际时间及准备工夫。
另一项涉及市场基建及金融科技的工作,是有关设立积金易平台(eMPF)的法例修订。继今年7月通过相关法案后,这次第二阶段的立法工作将厘清积金局、积金易平台及受托人之间就推行平台的角色与责任,以及因应强积金计划行政工作流程有所精简而作出的技术性修订。平台的推出是强积金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将过往分散于各受托人的行政平台,通过一个创新的金融科技项目整合统一。除了为市民大众创造可实际受惠的减费空间外,亦可以改善用户体验及减少雇主和自雇人士在文书工作上的负担。长远而言,集中强积金行政管理系统亦可以为未来例如「全自由行」等的改革措施铺路。
总结:谋实事、创福祉、共前行
金融市场的持续提升及改革需要相应的法律修订配合。我们的市场高手云集,近乎每天都有人向我飞鸽传书,提出既创新又实际的发展及改革建议。我个人而言,当然希望提交更多的法案及落实更多的改革措施。但毕竟议会时间始终有限,财库局及其他政府同仁在提交法案的排序上还是要作出取舍。思前想后,我希望目前的安排能针对香港现时情况及发展阶段,兼顾拯救企业、发展市场及应用科技的不同需要。未来一年的立法会可能也像武林大会,舌剑唇枪的环节少不了。但我相信,只要大家抱着重振香港经济的信心和决心,论武功的目的就不是为了伤害他人,而是互相切磋学习,从而达到武艺格局的进步和提升。抱此信念,我们绝对可以在议会中谋实事、创福祉、共前行。
(以上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10月18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