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学习正面睇
停课期间,学界和公众人士对如何运用电子学习模式支援学生在家学习有若干误解,现特此作进一步解释,以释疑虑。
电子学习是停课在家学习的唯一方法?
学习模式多元,网上、网下的学习应以促进学生在家自主学习为重点,应切合学生需要和校情。学校可善用不同方式,例如列印课业文本及其他学习材料,邮寄给个别有需要的学生或由家长按需要回校提取,并辅以「阳光电话」或运用流动通讯程式与家长和学生沟通等,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情感需要。
实时网上授课是最佳的电子学习方法?
实时网上授课只是众多电子学习策略之一。其他电子学习方法包括:教师可利用熟悉的学习管理系统、电邮、学校网页,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课后练习和课外读物,收回课业及给予回馈等,重点在规划。
依照平时课堂的时间表进行实时网上授课以赶上教学进度?
不宜硬性规定各科依照平日时间表进行实时网上授课,需视乎科目课题的特性,以及教师对电子学习策略的掌握。总体网上课时间不可能太长,每节实时网上课应较正常课堂为短,年级越低时间应越短,两节网上课之间亦应有休息时段。学习不应受学校因应课程而订下的进度规限,可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进行探索的专题研习活动等,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电子学习包括实时网上授课模式适用于所有年级的学生?
无论是实时网上授课或其他电子学习,在实际应用时需有周详考虑,如不同年纪学生和特殊需要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专注力,以及长时间接触电子屏幕对学生眼睛健康的影响等。参考卫生署的建议,应避免让二至六岁幼儿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产品。因此,原则上实时网上授课形式的电子学习不适用于幼稚园,我们也不建议年纪幼小的小学生和有专注力困难的特教生采用实时网上授课。
学校应该统一采用相同的电脑装置、电子学习平台和方法进行电子学习?
学生在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需要,而学校的校情亦各有不同,所以无须「一刀切」地采取某单一模式(包括电脑装置、电子学习平台和方法)推行电子学习。学校应选取适合其学生的教学策略、学与教资源及学习活动,以照顾学生的多样性,并需考虑家庭在硬件及网络速度等方面的问题,作全盘考虑、统筹,以及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技术支援。此外,亦应不时评估校本计划的进展是否符合预期,并按需要加以修订或调适。
一人一机是有效进行电子学习的先决条件?
让每个学生拥有个人的流动电脑装置并非等同有效推行电子学习。惟在停课期间,不少学生需要使用流动电脑装置,在家中网上学习,学校可善用各方资源加以协助,如借出流动电脑装置及协助学生申请相关援助。关爱基金由2018至19学年起资助就读于推行自携装置学校的清贫中小学生购买流动电脑装置。本学年的计划原已截止申请,但因应停课期间不少学校都尝试以电子平台继续进行教学,因此教育局会作弹性处理,让学校可以为有需要的学生即时提出申请。此外,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向中小学的学生送出流动数据卡;亦有本地电讯商为部分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免费流动数据服务。
教师必须掌握先进的资讯科技才能有效推动电子学习?
不一定,资讯科技不应为用而用。很多简单易用的电子工具,只要配合灵活的教学策略,也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效能。这些电子互动学习,透过流动电脑装置、桌面电脑,甚至智能手机完全可以做到。
教师缺乏支援?
除日常为教师安排专业发展课程,以及由资讯科技教育卓越中心(CoE)提供到校支援服务外,在停课期间,教育局新增了专页,分享如何运用电子学习平台、翻转教室和实时网上授课等技巧及实践经验。另外,亦新制作了一系列短片,供教师自学有关运用电子教学工具的入门秘诀和可行做法。香港教育城亦设立专页,整合了一些学与教资源,方便学校、师生和家长浏览。自本年1月底,我们每星期均举办不同课题的网上研讨会,截至3月已举办了30多场。教育局会继续留意学校的支援需要,并透过电话热线(号码: 3698 3669 及 3698 3571)、流动通讯程式、网上研讨会及自学课程、网上专页等,提供支援。
停课不停学网上资源
(1)运用电子学习平台及翻转教室策略支援学生在家持续学习专页:上载数十段短片,讲解如何运用电子学习平台、翻转教室和实时网上授课的技巧,并按步演示有关操作,供教师参考。
(2)香港教育城停课不停学专页:按各学习阶段不同科目提供电子学习资源,包括多媒体、阅读及评估材料、游戏化学习平台及教育电视等。
(3)教育局一站式学与教资源平台:提供不同学习领域的资源。
(4)教育局最近制作了一系列与2019冠状病毒病相关的课程资源,支援教师透过不同课题,教授防疫及相关知识等。
(以上是教育局4月2日在网上专栏「政策正面睇」发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