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创新科技 监测空气质素

2019年3月13日
科技应用
科技应用:

黄锦星(左)试用香港科技大学设计的模拟遥控侦测器「天狼嗅探仪」,监察海上船舶排放。

「空」,意指空气质素。香港的城市空间大多密密麻麻,繁忙的市中心更是车水马龙,高楼大厦和狭窄街道形成的峡谷效应容易令车辆排放的污染物积聚,造成路边空气污染。此外,香港港口的繁忙船运是本地最大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源,船舶排放的二氧化硫(SO2)及可吸入悬浮粒子(PM10),分别占全港相关污染物总排放量近50%和40%之多!

 

基于上述本地因素,加上气候环境及区域地缘关系,提升空气质素的工作充满挑战。政府在2013年发表了香港清新空气蓝图,多管齐下应对此挑战,措施包括船、车、电厂及区域减排。过去六年,香港的空气质素实实在在改善中,主要空气污染物已下降约三至五成。

 

为进一步提升空气质素以保障公众健康,需善用创新科技,以至大湾区的机遇。这次,先分享三个创科与空气质素的协作故事。

 

车:路边流动遥距监测捉超标

 

车辆尾气排放直接影响路边空气质素,而商用车(即非私家车)占悬浮粒子及氮氧化物的总车辆排放量超过九成,私家车则占相关排放约3%至6%。

 

政府正多管齐下改善路边空气质素,自2013年至今路边主要空气污染物已大致下降超过三成。除了推动「除旧迎新」(例如自2014年投放约114亿元资助淘汰老旧柴油商业车),车辆维修保养同样需要关注,若保养不当,其尾气排放超标可以「十倍奉还」!从2014年开始,环保署于路边使用遥测科技,侦测行驶中石油气及汽油车辆的尾气排放,当中包括的士、小巴、轻型货车和私家车,若相关车辆被侦测排放超标,署方会向车主发出通知书要求修理车辆及通过严格的废气测试。

 

路边遥测技术的优点在于不阻碍路上交通,可快速从车流量高的道路上找出超标车辆,并及早知会车主维修车辆。计划至今已监察约300万辆石油汽和汽油车,以及成功捉捕约17,000辆超标车,可谓善用创科「成捉在空」。

 

船:海上无人机结合传感技术监察

 

今年开始,香港与广东省已共同落实在珠三角水域实施领先亚洲的船舶大气排放控制区,当中包括香港水域内船只不论正在航行或停泊均需使用合规格的低硫燃料。新例实施后,预计于2020年远洋船只的二氧化硫(SO2)和悬浮粒子(PM)排放可较2016年均下降逾七成!

 

国际上,不同国家及地区就监察船只是否使用符合规格的燃料有不同做法。为探索新技术以提升执法效率,环保署与本地大学合作,着手研发创新尖端微型传感技术,结合无人机对远洋船进行遥距实时监测污染物排放及燃料含硫量,以助识别船舶的违规情况。

 

此次尝试,充分体现学界科技创新与政府管理创新的互动及协作。近日,我走访香港科技大学,并在专业团队协助下,首次当上无人机「机师」,模拟遥控侦测器「天狼嗅探仪」以监察海上船舶排放!研究团队中的宁治教授指出,此新技术不但可在离船只烟囱约50米范围进行遥测,更会透过云端技术传送数据予电脑作即时分析,整个过程约两分钟便可知悉船舶燃料的含硫量以至多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状况,省时便捷!

 

人:流动应用程式助实时掌握「地点」空气质素

 

2013年,环保署推出创新空气质素健康指数(Air Quality Health Index),简称AQHI。新指数是环保署委托本地医学及空气科学专家制定,指数以健康为本,可更有效反映空气污染所引致的健康风险,世界卫生组织亦已审视并表示支持。我自己手机早已下载AQHI流动应用程式,方便掌握「区区」空气质素。

 

与时并进,科大善用环保署空气质素监测系统大数据,结合气象数据以及电脑模拟等,有效分析及预测全港街道的空气质素,并推出PRAISE-HK流动应用程式,好让大众轻易得知「街街」实时推算的空气质素信息。

 

上述两个流动应用程式,相辅相成,我下载两者,方便了解香港「区区」及「街街」空气质素的情况。我闲时远足,亦会行走市区「吸地气」,善用流动应用程式的空气质素资讯,出行时可作更健康的路线选择。外地如伦敦亦有类似做法,我称之为「乘足在空」,好让骑乘单车、跑街及步行人士掌握有关地方的空气质素情况,于选择出行路线图时可成竹在胸!

 

(以上是环境局局长黄锦星3月13日在其网志发表的文章

 

观看短片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