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署理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邱诚武
主席:
除了张宇人议员和七位提出修正案的议员发言外,昨天亦聆听了另外20多位议员的陈辞,我多谢各位议员藉着这辩论的机会,表达对目前社会上中产人士生活的处境和所面对的问题。差不多每位发言的(议员)或多或少均提到住屋这问题对中产人士的压力和困扰,所以我会先回应这部分。
正如我(昨日)在开场发言中指出,政府是坚定认真地面对本港的房屋问题,一方面订下明确的政策方向和推行策略,另一方面制定清晰的房屋供应目标,希望从根本解决房屋问题,以期让社会各阶层人士安居乐业。我们的政策方向和所尽的努力渐见成效,亦得到相当部分发言的议员的认同,当中亦同样呼吁各位议员和社会大众大力支持政府觅地建屋,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干扰,固然他们都要求政府加大力度,而我们一定是全力以赴。
刚才有议员的修正案建议引入首次置业贷款、租金扣税额/免税额等措施。正如局方过往指出,在现时市场供应仍然紧张的情况下,引入这些措施不但无助增加供应,可能诱发更多房屋需求,进一步推高楼价和租金,效果适得其反,特别是当业主得知租客将会获得政府的津贴或税务优惠时,很可能会增加租金,令租客未必能得到实质帮助。因此,要解决因房屋供求失衡引致楼价及租金上升的问题,持续增加房屋供应始终是根本之道,并不存在其他捷径;顾左右而言他,无法令大家一同聚焦面对问题。
我们知道,对于一些中等收入家庭而言,居者有其屋计划(居屋)和其他形式的资助出售单位是他们自置居所的第一步。政府在增加资助出售房屋方面已略见成绩。房委会(香港房屋委员会)和房协(香港房屋协会)于2014年年底起已一共预售了(逾)5,800个单位,房委会今年年初推售约2,000个新建居屋单位,并已将申请居屋的白表家庭(申请者)的入息限额按既定计算方式由49,000元调升至52,000元。房协今年下半年亦推售约600个资助出售单位。再向前看,即2018年,若一切预备工作顺利,可望约有4,400个居屋单位可供预售,房委会正为明年推出的居屋项目准备,例如订定地契和大厦公契等工作。
有议员认为应该进一步增加居屋白表资格申请者的配额比例,增加中产人士置业的机会。房委会在订定绿白表配额比例时需平衡两方面,即在回应白表买家自置居所强烈诉求的同时,也要同时考虑若能为公屋租户当中较有经济能力的人士提供购买居屋单位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满足他们的置业需要,另一方面有助回收公屋单位以编配给公屋申请者。2014年居屋销售绿白表配额的比例为60:40;2016年和2017年的居屋销售该比例调整为50:50,以增加白表买家购买的机会,并以灵活安排把绿表申请者未用尽的配额拨归白表申请者,反之亦然。
有议员提及在居屋及私楼之间应多设一层资助房屋阶梯,或所谓「夹心阶层住屋计划」。我在此重申,由于开发房屋土地需要投入大量社会资源,包括土地、财政和人手,在资源有限和房屋供求失衡的情况下,政府需要订定优次,率先协助公屋申请者入住公屋和协助中低收入人士自置居所。同时,正如我刚才所指,政府致力增加资助出售房屋的供应,并积极促进资助出售房屋的流转,这有助重建健全的房屋阶梯,加上增加私人住宅供应的策略和适时推行各项需求管理措施,亦有助私人住宅物业市场在较长一段时间的稳健发展。市民将可以按自己的能力和需要,满足他们置居的愿望。目前政府并无打算重推「夹心阶层住屋计划」。
至于林健锋议员和周浩鼎议员提到调高印花税,即俗称「加辣」的需求管理措施,成为某些中产人士置业或换楼的障碍或额外负担,我理解议员提出的一些个案所可能面对的困难,这类需求管理措施事实上是难以照顾每一宗个案或特殊情况;措施的宏观作用是要冷却炽热的住宅市场,遏抑投机和外来需求。就去年11月4日调高并划一住宅物业从价印花税至15%,立法会已成立法案委员会开始审议有关法案,议员有充分机会考虑法案的细节。在此想简单强调,这项措施是照顾没有物业,包括首次置业的香港永久居民,他们依旧只需要按原来的从价印花税税率缴税。
有多位议员提到近期投地热烈及创出价位,我在此简单指出,市况经常变化,风险无处不在,今日的「面粉价」高,他朝的「面包价」不一定可以卖得高,以前亦有例子。正如我在开场发言所说,香港深受外围经济因素影响,包括全球超低利息和信贷宽松这个大环境,所以香港可以做的是针对供求失衡的根本,认真面对现实的情况,同心合力支持政府在增加供应、加快觅地建屋和完善房屋阶梯的工作。
香港交通运输(方面),我同意多位议员的看法,要巩固中产,让他们有机会就业、有发展事业的前途、投资的可能,这些的前提是要搞好本地经济,继续推动增值的行业。政府一直巩固和开拓香港对外的运输基建和联系,正正是把香港经济腹地扩阔、加深。我们投入建造高铁(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港珠澳大桥,并支持机场管理局扩建(机场为)三跑道系统,整个出发点就是要支持、巩固香港的金融、贸易、物流、旅游等支柱行业。这些行业能够持续地发展,中产、专业人士肯定是会受惠的主要一群。
以扩建机场三跑道为例,当三跑道系统建成后,将提供12万个直接就业机会和16万个间接或连带的职位,较目前双跑道系统提供的职位多得多。值得注意的是,在机场岛工作的(人士),有四分之三是属于技术、专业和中层以上的职位。相反,若不建造三跑道系统,便会打击本港的航空、物流、酒店、旅游、贸易、零售、饮食等各行各业。
建成的运输基建可扩大香港的客源、货源和生意的腹地,亦会壮大我们的枢纽经济,造大香港的经济大饼,亦让香港人在出外旅游散心、求学、探亲、开拓眼界,既更方便,又可负担;这亦是香港中产人士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另外,亦有议员建议改善偏远地区的交通配套,让中产可以选择在较偏远的地区置业,或住在较偏远地方的(巿民)方便地往市区工作。在这方面,政府已于2014年9月公布《铁路发展策略2014》,建议在直至2031年的规划期内完成七个铁路项目,分别为北环线及古洞站、屯门南延线、东九龙线、东涌西延线、洪水桥站、南港岛线(西段)和北港岛线。
当所有项目完成后,铁路网络的总长度会由2021年的270公里,覆盖全港约七成人口居住的地区,延长至2031年的逾300公里,并预计会覆盖全港约75%人口居住的地区和约85%的就业机会。
扩展铁路网络亦将支持新发展区,包括新界西北地区及其他新发展项目,释放周边地区的发展潜力,并促进地区的活化、发展和经济活动。同时,扩展后的铁路网络将会覆盖更多地区,为更多人提供铁路服务,并且有助市民缩短行程时间,令市民往来香港各处更为轻松。
建成的运输基建有助我们的经济发展,亦符合中产市民本身的生活,当然受益的不单是中产市民。香港交通运输骨干的铁路和集体运输将进一步发展,令市民上班、上学、出外更方便,令经济条件较好的中产人士即使不用依赖私家车,也有方便、可靠和可负担的公共交通工具供他们选择。
有议员提及车位不足的问题。住宅屋苑私家车(泊位)的数目受《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所规范,远离铁路或交通干线的屋苑的车位数目比例是会较多的。目前我们正检讨泊车政策,我们是会以商用车作为优先考虑。
最后,动议辩论题目的主张是成立中产事务委员会,其实不论是否开设这一种委员会,即使现在没有这一类委员会的设立,议员指中产人士面对的住屋和交通问题,运输及房屋局都是要面对和处理的,亦责无旁贷。
主席,我谨此陈辞。
(以上是署理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邱诚武3月2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积极研究成立中产事务委员会」议员议案的总结发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