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内容。
字型大小
预设字体大小 较大的字体 最大的字体 订阅RSS 进阶搜寻 网页指南 流动/无障碍浏览 English 繁体 简体

准确客观资讯需求有增无减

2015年11月11日

none

财政司司长曾俊华

甘(焕腾)先生、陈(锦强)先生、Rose、各位嘉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好多谢《明报》邀请我出席今日的「校园记者计划开学礼暨颁奖典礼」。

 

《明报》自1997年开始举办校园记者计划,到今年已经是第19届,可说是和特区一同成长,见证着香港回归以来的各种不同的变迁。大家若果有机会重温校园记者多年来的报道,应该会是一个相当有趣的角度,去回顾香港过去19年的发展。

 

如果我们回顾香港新闻媒体在过去19年的演变,相信大家都会同意,香港以至全世界的新闻媒体,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通讯科技和社交媒体已经大大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法,只要有一部smartphone,一个Facebook或者Instagram的户口,大家都可以做记者,甚至建立一个私人电台或者私人电视台。

 

另一方面,新闻传播的规律,亦由过去每天要等报纸出版,到后来电视出现24小时新闻频道,到今天每一个新闻机构,都会利用网上平台即时发放资讯,全日不断更新,24小时都不停,各式各样的信息会在社交网络被复制、转载,产生无数的互动,这些虚拟世界的互动,到头来又会影响现实世界的事态发展。

 

最近我听过一句说话:「一件事情,在网上出现过,这件事才算有发生过。若果没有在网上出现过,跟没有发生过,其实没有分别。」这句说话虽然有一点夸张,但也反映一些现况。

 

在资讯爆炸的年代,互联网成为最多人接收资讯的平台,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不受地域、广播时段、版面大小限制的互联网,给予记者近乎无穷的发挥空间,但同一时间,由于资讯量实在太多,难免有编辑因为想吸引眼球,争取点击率,会出现资讯娱乐化,甚至倾向哗众取宠,出现所谓「标题党」。

 

面对网上海量的信息,相信不少读者、观众和我一样,对于准确、客观的资讯,深入独到的分析,需求只会有增无减。即使新闻载体不断演变,专业的报道和评论,仍然是专业新闻工作者最大的本钱,绝对经得起时代转变和科技革新。Content is King这句说话,到今天依然准确,对资讯提供者而言,做好内容始终是首要工作。

 

各位同学,校园记者计划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你们不单止有机会实地了解新闻工作,更可以于最前线认识香港社会,通过采访、摄影、写作,独立兼且多角度地思考不同的社会议题。我觉得这些经验,即使你们将来到传媒以外的领域工作,好像一些传媒的朋友般加入政府工作,我相信都会是毕生受用的。我希望大家好好珍惜你们这个机会,仔细记录未来一年在新闻最前线的所见所闻所想的事情。

 

多谢各位!

 

(以上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11月11日出席第19届明报校园记者计划开学暨颁奖典礼的致辞全文)



我的政府一站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