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内容。
字型大小
预设字体大小 较大的字体 最大的字体 订阅RSS 进阶搜寻 网页指南 流动/无障碍浏览 English 繁体 简体

纪念五四 传承文化

2015年05月03日

none

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

香港青年于5月4日星期一在金紫荆广场举行升旗仪式,并有一系列活动,纪念1919年的五四运动,庆祝青年节。

 

「五四」当年是北京学生发起的示威运动,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不公平对待中国,及反对北洋军阀政府丧权辱国。运动从北京蔓延至全国,又从外交层面扩展至内政体制、思想文化等领域,产生广泛影响,由此推动中国革命进入新的阶段。五四运动因而被视为中国近代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分水岭。

 

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是中国人民处于受侵略欺凌的极大屈辱中。中国名义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巴黎和会上列强却把德国在山东省的「权益」交给日本。自「五四」以来,中国人经过持续奋斗,到今天,国内境况与国际关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受侵略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但是「五四」形成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一直没有过时。

 

很多人认为「五四」是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运动。毛泽东曾经说:「五四」出现的一支文化新军,「其动员之广大,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代」;又说,「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

 

近年有学者拿欧洲的文艺复兴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作对比。欧洲文艺复兴从自身的古代文明及和东方文明得到启示,掀起创新,接着再有启蒙时代与工业革命的发生,嗣后推动了向世界的迈进,开启西方文明近数百年雄视世界的时期。

 

「五四」则爆发于20世纪初叶,中国在风雨飘摇、晦暗难明、内外交困的环境下,面对外国坚船利炮,急于救亡的一代志士仁人沉不下心来梳理自己民族数千年来的智慧积淀,反而要把它打倒在地。「五四」新文化运动呼唤「德先生」和「赛先生」,反对旧道德旧文学。鲁迅就写过:「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发生在不同的时空,不能直接相比,但文化的重要性、文化的发展规律、文化史的不可割断,其理甚明。像鲁迅写的是从当务之急出发,提出破除旧束缚。然而当中又夹杂别的思潮,从「五四」到「文革」,走向极端,要否定自己的文化。结果继续经历挫折和艰辛,以至灾难。

 

事过近百年,我们得后见之明,可以有更全面的认识。随着中国不断发展、进步,国人正逐渐建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我们要学习当年青年学生那样关心国家、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但也要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华文化。

 

饶宗颐教授近年屡次提出21世纪将是中国文艺复兴新时代的见解。我们值得从这角度思考纪念「五四」,既传承「五四」开启的新文化,也传承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精华。

 

(以上是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5月3日在其网志发表的 文章



Youth.go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