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内容。
字型大小
预设字体大小 较大的字体 最大的字体 订阅RSS 进阶搜寻 网页指南 流动/无障碍浏览 English 繁体 简体

陈茂波网志谈发展「棕地」

2015年01月25日

none

发展局局长陈茂波

今年施政报告提及多项涉及「棕地」的规划研究进度,范围包括北区和元朗例如洪水桥及元朗南等地区,引起社会上不少讨论,我借这个机会与大家谈一谈这方面的工作。

 

我在之前的「随笔」中已有提及,「棕地」并未有正式或统一的定义,一般泛指新界原有农地或乡郊土地中,已改用作露天贮物场、货柜场、仓库、乡郊工业及回收场等与环境并不协调用途的荒废农地。这些地块多属私人拥有,其中亦夹杂了不少寮屋民居、农作活动等,土地使用情况既零散、又混乱。这些「棕地」主要位于新界西北及北部平原。

 

这些「棕地」内有不同的营运作业,即使其技术层次不高,却是香港不同产业的其中一环,例如港口后勤、货柜贮存、物流运作、可循环废物回收、泊车修车、以及建筑物料及机械贮存等,牵涉很多人的生计。因此,怎样将这些土地整合、通过规划好好发展,并同时为上述经济活动提供可以继续运作的空间,当中的挑战和困难不容小觑。我们希望能通过整个地区的综合规划,提供有效的基建配套(包括道路、排水、排污…等)和全面的社区设施(医院、学校、公园、休憩用地…等),以尽量释放土地供高密度发展,除建屋外,亦预留经济活动用地提供其他就业机会。与此同时,还须尽量减少对区内现有聚落的影响。

 

我们将会在今年稍后推出洪水桥第三阶段社区参与活动,政府现正研究可行措施,包括将部分在「棕地」上营运的作业迁入多层大厦。我们明白一些业界对作业空间可能有特定的要求,因此,有别于一般的大厦,计划兴建的多层大厦要配合这些行业的实际需要,包括较大的作业空间、特别设计的运输通道等。故这类型多层大厦的楼底会较高、车辆通道要阔大,有足够的回旋空间供货车和货柜车进出。与此同时,我们亦明白个别作业须使用或存放特别大型的机器,因而未必适合迁入多层大厦。因此,有关措施从具体规划、配套以至落实会相当复杂,社会亦需要认真考虑在香港土地资源珍贵的情况下,某些作业的去留。

 

除上述的挑战和困难外,开发「棕地」和其他大型的发展项目一样,都需要经过规划和工程研究,以及各项法定流程和既定程序。研究进行期间,必须经过各阶段的公众谘询,让公众人士和持份者提出意见和建议。研究工作亦会包括环境、交通、排水、排污、供水、空气流通等各方面的详细技术评估,这部分工作需时至少三年。以规划和工程研究的结果为基础制订发展建议后,便会展开法定规划程序,包括修订分区计划大纲图。同时,还须向立法会财务委员会申请拨款进行详细的工程设计。分区计划大纲图获核准后,需要就道路工程、收回及清理土地等进行刊宪等法定及其他程序,包括为受影响人士进行登记,以及在符合相关资格时作出法定补偿、特惠津贴和安置等。此外,政府还须再向财务委员会申请拨款,以进行地盘平整和相关基建工程。

 

总而言之,整个「棕地」开发到房屋兴建过程不能一蹴即就。因此,在短中期土地供应而言,我们必须继续推展各项的工作,包括土地用途检讨,把「绿化地带」在内的约150幅用地改划、并适当增加发展密度,才能回应市民迫切的「上楼」、「上车」、「换楼」的需求,以至其他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以上是发展局局长陈茂波1月25日在其网志发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