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内容。
字型大小
预设字体大小 较大的字体 最大的字体 订阅RSS 进阶搜寻 网页指南 流动/无障碍浏览 English 繁体 简体
交流

交流:  行政长官梁振英(中)在青年专业论坛2014上与青年代表交流。

为下一代建设宜居城市

2014年07月26日

none

行政长官梁振英

一个城市宜居不宜居,规划、土地利用、基本建设和楼房质量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城市内和城市周边的环境质素是另一个重要方面。今日,我集中谈这两方面。我先说一下与土地相关的问题。

 

 

住屋质量

 

香港的天然地貌是山高海深。我们在1,100平方公里土地之内,城、乡、郊、野,一应俱全。所以,我们的地貌和土地利用,在1,000平方公里相对小的面积里面是多样化的。

 



城乡郊野既提供优美和动植物多样化的环境,亦为我们的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日常生活带来挑战。

 

香港地少人多、人烟稠密,这是大家经常讲得朗朗上口的说话。这是一般的讲法,在专业人士面前,我们要讲得更具体。具体地说,以人均土地面积来计算,香港的土地面积还不算太少。当然,香港山多平地少,但大家看看香港岛的半山区,仍然可以发展成为高密度,而同时十分受欢迎的住宅区,说明「山」不是问题。

 

香港人烟稠密是由于人口太过集中。如果我们要市区人口密度不再增加,我们就要考虑城、乡、郊、野之间的比例问题。

 

如果问大家,香港一直以来,并不单是今天,是什么因素造成香港不宜居?我相信大家都会说,是香港住屋的质量问题。住屋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香港,是香港最大的民生问题、生活问题。

 

现在有不少青年人不能成家,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结婚的对象,而是结婚后他们没办法负担自己的小家庭。有些在「成家」之后,确实是不能「立室」。我在今年的施政报告中都说,很多时我在街道上走动,很多时与地区市民,不同年龄组别的市民攀谈,发觉有不少青年人,虽然他们都不想宣诸于口,确实是「成家」之后,不能「立室」。

 

两夫妇结了婚、签了纸,日间上班,下班后两人一起吃一顿饭、逛逛街,跟着各自回各自父母的家。

 

有些青年人「立室」之后,不能够生育子女,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有子女,亦是因为居住的问题。楼价高、租金贵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供应太少。当然,有一段时期亦是因为投资需求、炒卖需求和外来需求比较高,令我们供不应求的情况恶化。

 

土地供应

 

楼房的供应太少,原因是可供开发用的土地太少,因此,我们解决住屋问题,我们首要解决土地供应的问题。「造地」是特区政府,这一届特区政府上任后各种工作中最迫切,是最重中之重的问题。每个星期我与运房局局长、发展局局长,还有他们的常秘和其他同事,再加上三位司长---政务司司长、财政司司长和律政司司长开会。每个星期最少一个这样的会议,我们就是要解决香港土地和楼房的供应问题。当然,我们同时亦在遏抑一些非自住的需求的问题,我们同时要做好短、中、长期的工作。

 

在遏抑刚才所说的三方面需求,即是炒卖、投资和外来需求方面,我们现时已经有了「双辣招」,已经成为法例,在这方面,我们应该说是取得一些成效。在增加住宅的短期、中期和长期供应方面,应该说我们亦取得一些成效。大家看到今日有多份报章报道,就是在未来三年的平均每年私人住宅单位的落成量、私人住宅单位的动工量等,都创了新高。但特区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要继续努力,而在做这些工作时亦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长远来说,我们发展新市镇和填海造地是必不可少的,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我们做中长期工作、土地供应和楼房供应不会在本届特区政府任内出现,但我们一定要为现在的青、少、幼年人负责,我们要为他们未来的住屋需要做好谋划。

 

我曾经举过一个这样的例子,我说,在街道上碰到一个三、四岁,很可爱的一个幼稚园学生,爸爸妈妈抱着他,与他影了一帧相。我望着他时,我有一个这样的想法,就是这位小朋友今年三、四岁,再过20多30年,当他结婚时,他住的地方在哪里?他的住屋需要,以及他同龄人士的住屋需要,本届特区政府应该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而以后各届政府需要持之有恒,秉持继续做下去。

 

我们要做好我们这个城市的宜居工作,除了在土地和楼房供应方面我们做好谋划外,我们亦要做好环保方面的工作。

 

环境保护

 

在空气质素方面。改善空气质素是本届政府施政重点之一,至今已投放了大量人力和资源。

 

环境局于去年三月发表《香港清新空气蓝图》,定下全方位的策略改善香港的空气质素,目标是在2020年大致达到新的空气质素指标。在改善路边空气质素、减少船舶排放,以及跨境合作改善区域空气质素各个方面逐步已经落实多项措施,而且亦取得一定成果。

 

路边废气,是我们要集中处理的问题。我们常常都说香港一般的平均空气质素之外,我们亦会关注我们的路边,尤其是一些老旧的住宅区,狭窄街道两旁,市民面对的废气问题。

 

离开这里不远,我们说回湾仔区:皇后大道东、轩尼诗道、骆克道、谢菲道等,这些街道比较狭窄,而且当年兴建的楼房是一排一排的,楼房与楼房之间空间比较小。在这些街道上,繁忙的街道上,就是我们的大巴、小巴、的士、私家车等,一天到晚穿梭往还。这些汽车排放的废气便焗在狭窄的街道、高楼大厦之间,不少居民就是居住在这些住宅单位。你假设是这些家庭的其中一个成员,你居住在这几条街道两旁的住宅的二楼、三楼、四楼、五楼等地方,你每日吸入空气的质量,即使香港整体的空气质素好,这些地方的空气质素我们都要下决心解决及改善。

 

因此,特区政府已经宣布,我们准备动用超过100亿元,来资助淘汰老旧的商用柴油车,特区政府同时鼓励使用环保汽车,我们下去会跟进,亦希望随着技术的发展,往后几届的特区政府,一直至2030年我都继续跟进电动车在香港普及化的可能性。

 

长远来说,香港的公共交通车辆,占了香港乘客运输量的大比例。长远来说,我们应该参考外间先进大城市,例如伦敦、东京等地方,他们怎样依靠铁路,尤其是地底铁路作为公共交通的主力。大家去过伦敦、去过东京,大家都知道,当地的市民,他们日常出入主要并不是依靠巴士,而是依靠铁路。

 

香港2030年的宜居,我们的交通运输,我认为主力应该是依靠铁路,铁路应该发挥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因此,特区政府正在研究,亦希望能够尽快公布下一期我们的铁路发展策略。

 

废物管理

 

跟着是废物管理的问题。

 

我们面对的废物管理问题是严峻的。香港人每日生产的垃圾,较其他亚洲城市高很多,较其他亚洲先进城市要多,为我们整个废物管理系统带来巨大压力,而且我们在废物管理方面的设施尚未完备,长久以来依靠堆填区作为单一的末端处理设施,缺乏现代化转废为能设施,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如果我们长此下去,我们2030年的城市,香港这个城市至少在一个方面---在固体废物处理方面,我们是不能做到宜居的目标。

 

环境局在去年公布了《香港资源循环蓝图》,提出以减废为先、多管齐下的废物管理策略,争取在2022年或之前减少40%的废物。为达到这个目标,特区政府有很多举措,大家上网都可以找到,但我在这里呼吁大家,任何一个城市,包括香港在内,要做到「宜居」,要做好废物管理的工作,除了我们在末端做好废物处理工作外,我们一定要在源头做好「源头减废」的工作。而做好源头减废的工作与末端处理不相同,我们并不是靠技术、不是靠设施,是靠人心,所以一定要动员大家。每一个人从自己做起,做好家居废物和工商业废物的源头减少废物的工作。我们每天要弃置的都市固体废物当中,大约有9,000吨,其中近四成是厨余。面对大量的厨余,政府以四个策略为主轴去应对厨余的挑战,包括全民惜食(是珍惜的「惜」)、食物捐赠、厨余收集和转废为能,目标在2022年把需弃置在堆填区的厨余亦减少四成。

 

在厨余收集及转废为能方面,政府将设立有机资源回收设施网络,以便利将厨余运送并将之转废为能。有机厨余回收中心会将厨余转化为电力或生物气,首三期分别位于小蚝湾、沙岭及石岗,已相继进入不同的规划阶段;与此同时,政府亦继续为未来有机资源回收中心觅地。

 

尽管我们在推动减废方面不遗余力,现有的三个堆填区仍会于未来五年逐一爆满。源头减废的工作与废物处理基建实在需要双轨并行,香港有迫切需要尽快推行扩建堆填区和发展转废为能的先进焚化设施,两者缺一不可,希望全社会,希望现场的年青专业界的朋友能够支持政府,在立法会、区议会、地区推动这些工作。

 

水质改善

 

跟着我想谈谈亲水文化。

 

我们这个城市,作为一个「宜居」城市有一个独特的条件,一个独特的优势,就是我们有一个海港。而且这个海港并不是在我们这个城市的边陲,这个海港是在我们城市的中央,南面有港岛、北面有九龙和新界一半地方。

 

随着维港水质的改善,过去已停办30多年的渡海泳已于三年前复办,在过去三年每年均吸引了超过1,000名泳客。当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甲的工程于明年启动后,维港整体水质会进一步改善。

 

同时,随着维港两岸新海滨长廊的发展,市民前往海滨已愈见方便。环境保护署现正针对近岸海水含菌量高和臭味的问题,展开顾问研究,以期打造一个优美的市区海滨环境,让市民可以更亲近我们的维港。

 

怎样可以改善和最大程度上利用好市区的海滨环境,利用好我们作为一个大城市这么独特的条件,就是在我们市区的中央,我们有一个这么大的水体,而且这个水体的水质亦是逐步不断改善。

 

大家可否想像一下,若干年后的一天,大家下班后可以打电话给朋友,告诉他今晚下班后去那里,或者今日中午可以做些什么活动。大家可否想像一下,我们可以在中环游泳。我们技术上如何可以做到?我相信我们香港一定有足够的工程技术,我相信我们亦不缺乏资金,我相信我们可以做到在中环游泳。

 

我们在全世界知名的一个金融中心区,国际金融中心区的范围内;在我们一百层高的超高层的大厦的影子底下,可以在海里畅泳。我期望我们与地区人士一起努力,推动香港,尤其是维港的亲水文化。

 

生态保育

 

生态环境。

 

香港有无可比拟的生物多样性。单以蝴蝶来说,本港有记录的蝴蝶品种接近240种,占全国蝴蝶品种的11%,当中亦包括有保育价值的蝴蝶品种。

 

郊野公园及特别地区共占香港土地面积的40%。保护我们的自然景观和野生动物外,郊野公园也为香港人提供郊野康乐及教育的场所。全香港亦有四个海岸公园和一个海岸保护区,总面积达2,430公顷。特区有相关的法例用以保护郊野公园和海岸公园。

 

为了保护本港丰富生物的多样性,政府一直在自然保育工作方面作出努力。《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适用范围已于2011年延伸至香港。但保育与发展之间要取得平衡,动植物的需要与香港市民的需要之间要取得平衡。我们既要保护生态,亦要顾及市民的生活需要,包括就业和事业发展的需要。

 

保育是我们提高全体市民生活整体质素的部分,不是全部的目标。我们要作为「宜居」城市,应该是全民的「宜居」,不是部分人的「宜居」;是整体的「宜居」,不是局部地区的「宜居」;是长期的「宜居」,不是眼前的「宜居」。2030年「宜居」的香港要今日就做好谋划。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做土地改划,做基本建设,做楼房的兴建,我们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长。因此,2030「宜居」的香港要今日就开始谋划,特区政府很愿意与香港的新一代,包括在座的年青的专业界朋友共同谋划。我们今日就要开始共同努力。

 

香港要成为「宜居」的城市,我们要消除存在我们当中的一些「不宜居」现象,我们要改变部分人和部分地区「不宜居」的情况。做这个工作,一定会有政治压力、有政治阻力,亦会有既得利益者的阻力,因此,特区政府做好这个工作,需要全香港市民的支持和配合。我们希望大家能够一起同心同德,协力应对。

 

譬如在解决香港人的居住问题,而居住问题就是我们「宜居」问题的一个很重要部分。要解决香港人居住问题要兴建更多的居住单位。要解决基层市民的住屋问题,我们要兴建更多出租公屋单位。政府改变一些土地的规划用途,希望把它改划为出租公屋用途时,我们受到一些地区人士的反对,因此,我们的进度受到影响。因此,我们整体出租公屋的供应是不如理想。我希望藉这个机会呼吁一下全香港市民,不管地区,他们住的地区,不管他们所属的阶层,更不管他们的年龄组别,能够秉承「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大家要知道,如果社会里面有相当一部分人的住屋条件长期来说是不符理想,是差的话,影响他们的生活质素,影响他们卫生条件,便会影响我们整个社区,以至全香港的卫生条件。

 

香港是属于大家的,我希望全香港市民,尤其是我们专业界的青年人士能够一起参与、一起发声。要做到「宜居」,我们面对不少的困难、障碍和阻力,但我相信,如果大家能够一起与特区政府认定目标,一起迎难而上,我们做好取舍,我们敢于抉择,我相信香港2030年我们会做到「宜居」城市这个目标。多谢大家。

 

(以上是行政长官梁振英7月26日在青年专业论坛2014的致辞全文。标题为本网站所加。)
 



本届政府上任第二年施政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