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内容。
字型大小
预设字体大小 较大的字体 最大的字体 订阅RSS 进阶搜寻 网页指南 流动/无障碍浏览 English 繁体 简体
抵抗通胀

抵抗通胀:  过去三期 ibond 的派息率。

曾俊华网志:放下心头大石

2014年07月20日

none

财政司司长曾俊华

我在去年2月宣布实施「双倍印花税」(DSD),经过一年半的时间,立法会终于周二晚上深夜,以49票赞成7票反对,通过了相关的《2013年印花税(修订)条例草案》。能够赶及在今个立法年度完成DSD的立法工作,我和财经事务及库务局一班同事可说放下了心头大石。

 

DSD是继2010年的额外印花税(SSD)、2012年的买家印花税(BSD)后,我推出的第三项楼市需求管理措施,希望在超低息和供应偏紧的环境下,增加楼市交易成本,减低需求,从而降低物业市场出现泡沫的风险,维护本地金融系统稳定。自去年起,楼市亢奋的情况总算有所缓和,证明这些措施发挥了效用。

 

今次处理「双倍印花税」的立法,我们除了需要进行大量游说和解说工作,更棘手是要与时间竞赛。草案被编排在今个立法年度最后一次大会议程,在印花税草案之前,大会还要处理其他草案,立法会能否赶及在会议完结之前完成「双倍印花税」的审议,我一直没有十足把握,只能寄望立法会议员能够把握时间,争取在周二晚10时会议完结之前进行三读表决。

 

「双倍印花税」有效控制楼市风险,广受公众认同,立法会内亦有跨党派的共识,期望草案及早通过。周二早上,立法会审议草案的进度明显加快。由议员提出的12项修正案中,除了有关「租者置其屋」计划的一项,其余都被否决。值得一提的是,当中大部份修正案是在分组点票中,于两个组别都被否决,反映大部分议员都期望「双倍印花税」的调控楼市效能可以保持。

 

至于有关「租者置其屋」的豁免,政府在政策原则上并不认同有关修订,由于有关修订只涉及几十个非本地永久居民,以租户身分购买公屋的个案,对整体政策本身没有造成严重的损害,我们尊重立法会的决定。

 

周二晚上,立法会主席决定为印花税条例的审议作最后冲刺,草案在11时前得到大比数通过,同事第一时间向我通报了结果。我感谢各位立法会议员为草案「加班」,亦感激财经事务及库务局一班同事们一年多来的努力,让草案能够及时通过,向市场发出清晰准确的信息。

 

我留意到最近的楼市,尤其是细价楼市场有再次炽热的迹象。我特别关心这一个市场的买家,因为在楼市走势一旦逆转时,这一批买家一般的抵御能力通常较弱。我希望提醒他们,在决定置业之前,必须要注意未来息口和楼市的走势,以及自己的负担能力。

 

另外,金管局在周五公布了今年iBond的发行安排,认购期由下周三(7月23日)至7月31日,这是我们连续第四年发行iBond,发行安排跟以往三年相若,持有身份证的人士可以透过21间配售银行、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及证券经纪认购。

 

特区政府于2009年推出政府债券计划,目的是促进本地债券市场发展。债券计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发行机构投资者债券,现时已向机构投资者发行接近700亿元的港元定息债券,年期由两年至十年不等;而第二部分则以零售投资者为目标。然而,近年长期的低息环境,减低了传统定息零售债券的吸引力,我们于是在2011年透过发行与通胀挂鈎的iBond,启动零售债券部分,一方面提高市民对债券市场的认识及投资的兴趣,另一方面希望能够为市民提供多一个应对通胀的投资选择。

 

市民过去三年踊跃认购 iBond,2011年首次发行收到15万份申请,认购额超过100亿元发行上限,接着两年的iBond继续广受欢迎,申请人数逐年递升至2012年的33万人及去年的52万人。每年的iBond申请人士当中,都有超过一成是首次开设投资户口的市民,可见iBond确实有助提高大众对债券市场的认识及兴趣。当然,iBond不是政府债券计划的恒常项目,我们会按每年的情况,逐年决定是否发行iBond。

 

2011年首次发行的iBond将会期满,假如你一直持有iBond三年至到期日,每手一万元债券三年累积收取$1,358利息,平均年利率4.52%, iBond作为应对通胀投资产品,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市民应按照自己的资金运用需要、投资风险接受程度等考虑是否认购今年的iBond。

 

(以上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7月20日在其网志发表的 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