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预设字体大小 较大的字体 最大的字体 订阅RSS 进阶搜寻 网页指南 流动/无障碍浏览 English 繁体 简体

曾德成吁把握「十二五」机遇

2011年08月28日

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本月访港返京后,最值得我们聚焦讨论研议的,是副总理代表中央政府宣布的一系列新政策措施。
 
     正如李克强在香港出席欢迎晚宴致辞中所说,「中国人谋事行事,重视把握大局,判断大势。」如今世界经济格局持续调整,亚太地区的重要性日趋上升,尤其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明显势头,都是产生普遍影响的大局。当国家「十二五」规划期展开的时候,中央政府制定了支持香港进一步发展、深化内地与香港合作的政策措施。从香港来说,把握这一机遇,透彻认识和充分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推动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让年轻一代有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让民生得以切实改善和社会不断进步,这正是关乎市民福祉的大局。世事有大道理、小道理,能够分清大小、轻重、优次,是民智成熟的标志。
 
     李克强带来的政策措施达30多条,他在公开论坛上归纳作6点阐述,主要是金融、经贸等内容,也有涉及民生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各项政策措施的具体意义,留待香港许多专家和业界人士去分析论述,我们可以就教高明,不过有一点大家已可看到,这些政策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去制定的,它们逐一落实,对香港的社会文化也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贯彻落实新一批政策措施,可以预期香港深化与内地合作,将会有更趋同的一面,同时又必然有存异的一面。
 
     日来多位论者都注意到,李克强副总理宣布: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内地和香港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大家知道,服务贸易涉及诸如资格、标准、体制、程序等问题,关乎广义的文化与习惯。所以,服务贸易自由化,就是意味相互更趋融合。
 
     同时中央又宣布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发展为人民币离岸中心,是香港特区政府已争取多年的。内地有关专家曾多方反覆论证,我凑巧在一次会议上,听到一位内地官员建议香港最好只争取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不要提什么中心了。大抵是认为「中心」有各种附带含义。但中央在「十二五」规划决然肯定了香港所追求的目标。作为离岸中心,就必然保持与内地有所区别的独特制度。
 
     李克强一再讲到香港有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优势,对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认为香港的优势,包括先发优势;「香港市场制度、法律体系和专业服务完备,营商环境好,信息传播快,具有整合资源的综合优势,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地点之一,是国家实施开放战略的重要支点。」中央是希望香港能保持各种优势包括先行发展的优势的。
 
     中央又重视香港通达国际市场的窗口和平台作用,继续采取措施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更支持香港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以及推动内地与香港企业联合「走出去」。我们观察世界上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都具有文化内涵。香港参与国际和区域合作,也自应该包括文化范畴。至于「走出去」,更必伴随中华文化的「走出去」;香港作为中西文化荟萃的城市,可以发挥重要功能。
 
     所说的各项政策措施,是李克强访港后最值得香港聚焦的大事,我们切勿受干扰而让机遇白白流失了。
 
(以上是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8月28日在其网上专栏发表的文章。)


我的政府一站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