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北京大学学生欢迎行政长官曾荫权到访。
香港在国家现代化的角色
2011年03月07日
行政长官曾荫权
今天,有机会来到中国文化思想重镇,来到美丽的未名湖畔,我感到非常荣幸,也心潮澎湃。回顾过去一个多世纪,北京大学和香港在国家的现代化追寻中,都曾经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我们的现代化尝试,只为追求两个目标,就是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尊严。我们经历过屈辱和挫败,但意志弥坚。经过几代人的奋斗,特别是最近三十年的努力,我们终于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不过,我认为,国家当今、以至未来10年、30年,最需要的仍然是现代化发展,仍然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在这个过程中,你们作为知识精英,香港作为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将继续为国家发展肩负重任。
在国际局势变动不居、风云际会的今天,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亚洲,连系国际,并享有「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在不同领域都可以与内地加强合作,帮助国家进一步走向现代化、国际化。时间所限,今天我特别想跟大家谈谈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和国家城镇化这两个重要过程中,可以扮演的重要角色。
人民币国际化
2008年的金融危机犹如海啸,席卷全球。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说明金融市场的问题蓄积已久。近两年的局势发展,特别是美国第2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我们清楚地看到:由于缺乏约束,美元在无限供应和有限偿还能力之间存在矛盾。这必然导致金融市场不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迫在眉睫。
国际金融新秩序的酝酿和重建,是一个重要契机。2008年胡锦涛主席在20国集团会议上,提出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主张。国际社会也渐渐形成共识,认为这是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措施,有助减少国际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以及降低国际贸易成本。
对中国而言,当前重点是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作用,鼓励人民币逐步「走出去」。我认为,这项工作有几种重要性。
首先,从国家自身的考虑,在对外贸易和投资交易中更多使用人民币,可以减低对美元的依赖。2010年,中国内地对外贸易总量达30,00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和内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和,也超过1,500亿美元。然而,这些交易绝大部分都以美元进行支付和结算。内地企业不单需要承受汇率风险,结汇过程和管理也涉及相当高的成本。跨境交易限于以外币进行支付和结算,是改革开放过程的阶段性安排,人民币在对外交易的使用需要逐步「正常化」。
第2,在加强亚洲区域的经济与金融合作方面,人民币也可以起到积极作用。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重心出现从西方转移到东亚的趋势。由于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区内贸易如果能够更广泛利用人民币结算,不单可以降低汇率风险,也有利于东亚深化经济合作,分享发展成果。
第3,在国际战略的层面,推动人民币「走出去」,会有助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发挥的作用。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08年的GDP已经占全球总量的6.8%,进口和出口分别占8%和9%。然而,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定价和结算或者储备货币,所占的份额几乎等如零。也就是说,我国在国际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没有在国际金融上反映出来。这无可避免会影响到国家调配和使用其巨大财富应对国际形势的能力。这是个需要处理的问题。
同时,人民币要「走出去」,也需要让境外企业与机构,可以通过一个人民币金融平台,持有和融通他们通过贸易和投资交易所收到的人民币资金。但是,中国内地的资本帐尚未完全开放。金融市场开放事关重大,必须谨慎推进。一方面,内地金融市场在金融监管、宏观货币政策管理等方面,都与发达经济体存有不少差异;另一方面,开放资本项目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可引入资金促进经济,也可以招引外来资金的冲击和内部资金大量外流。目前内地金融机构仍然较缺乏国际竞争经验。香港同时作为国家「国内」和「境外」的金融中心,正好担当缓冲,化解国家在「走出去」过程所遇到的困难,发挥「试验场」的角色,为国家金融战略部署提供重要支援。
多项制度优势
香港是个高度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多项制度优势。例如,资本自由流动、法制和监管健全、市场运作透明和高效、人才和金融机构高度国际化等。在上市融资方面,香港去年蝉联首次公开招股集资总额全球第1的位置。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香港一直名列前茅,紧跟伦敦和纽约之后,近年得分差距更少。香港也是亚洲主要的资产管理中心和亚洲第3大银行中心,全球首100家银行中有70家在香港营业。我们是世界第6大外汇市场。
借用我国高铁的术语,香港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和金融市场是「无缝」接轨。也就是说,香港是我国境内一个完全国际化的金融中心。香港是国家一部分,两地目标和利益一致,容易就金融合作达成共赢协议。同时,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严格区分,拥有自己的货币和金融体系,是国家金融安全的防火墙。
这些条件让香港可以担当人民币国际化的实验场。自2004年以来,香港逐步建立了内地以外最具规模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的大原则是与国家的资本账开放步伐配合,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增加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和内地在岸市场的循环和互动,以支持贸易、投资等实体经济活动。
随着中央去年6月加大了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和范围,香港的人民币贸易结算量由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约40亿元人民币,增至下半年每月平均约570亿元。在人民币贸易结算活动带动下,香港人民币存款显著增加,去年底首次突破3,000亿元。截至2010年12月底,共有154家银行参与了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平台,其中包括43家海外银行。此外,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的规模,2010年发债总额扩大至358亿元人民币,发债体由原来的内地银行,扩展至香港本地和跨国企业以及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债券的年期也延长至10年。市场也陆续推出人民币的金融理财产品。在未来,香港的人民币业务会进一步扩展,人民币在区内将获得更广泛的使用,影响力将大大提升。
今年初,内地公布了新措施,让境内机构可以使用人民币资金在境外直接投资。香港一直是内地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平台和跳板,内地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超过6成在香港投资或经香港投资到全球各地。新措施让内地企业可以通过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市场进行有关投资,也可以利用香港多币种、多功能的金融平台进行相关的融资和资金管理,有助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展望将来,国家的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这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理想的土壤。香港一定会把握机会,善用优势,继续担当高效平台,推动人民币进一步「走出去」。我们已做好准备。
有人会说:上海作为国家发展迅速的金融中心,同样可以推动人民币「走出去」。我认为这是沪港金融合作与互补的问题。上海是内地的龙头金融中心,与香港并不存在直接竞争,更多的是协调互利的关系。「在岸」的金融中介活动,是上海的强项,香港也一定全力支持,并会协助上海发展跨境国际业务。同时,香港会全力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配合国家资本账开放和人民币逐步面向国际的政策,这也离不开上海的支持。国家善用两地的优势,有助经济全面和持续增长。长远来说,香港与上海加强合作,可以推进国家各个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和国际化,达致多赢。
具体而言,在内地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之前,内地的资金融通肯定会继续以人民币为主要计算单位,外资包括香港的市场参与程度仍然有限,需要上海、深圳等致力发展「在岸」的人民币业务。同时,由于目前资本项目还有管制,香港的作用是提供高效的金融平台和广阔的国际网络,稳妥地推进人民币离岸业务,帮助内地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以下我转个话题,谈谈香港在推进国家城镇化的作用。
国家趋城镇化
香港是高密度城市,700万人生活在1,1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人口和商业活动都非常集中。香港也是全球有名的服务业中心,服务业占GDP的92%。2009年世界银行发表《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报告,运用大量资料,比较各国城市化的经验,提出「经济越发达,聚集指数越高」的观点。例如,2000年时,香港、日本、英国的聚集指数分别为99.8、90.9、84.4。法国和美国的指数是72.5和 71.9。中国方面,则只是37.2。这说明内地城市密度及城市化程度,都有大幅提升的空间。
世界银行的结论有很大的启发性。工业化产生供应,城市化创造需求,这是现代经济必须经历的两个过程。长期以来,我国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据内地专家的研究,2008年金融危机时,我国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可以满足人均收入3,000美元的水平。但是,占我国70%左右的农村人口,人均收入只有700美元,说明总供应与总需求的不对称,过去唯有依赖外需。这次金融危机后,为了应对外部需求严重萎缩,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大调整城乡人口比例,通过加快城市化,来释放巨大的内部需求。这是重大的举措,是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现代化的新起点。
但是,城镇化速度加快,可能侵占农业用地,影响粮食安全。我国城镇化其中一个可行方向,是选择香港这种高密度城市发展的模式。高密度城市可减低基础设施的投放,有利商业交往,增加商业活动的效率;但也有人会担心大城市常有的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等问题。事实上,香港和其他国际城市的经验都表明,只要采取适当措施,这些问题都可以缓解。
香港在城市发展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虽然仍要面对不少问题,但也有不少值得与其他城市分享的地方。例如,香港的公共交通普遍被视为楷模。根据世界公交协会的调查,香港的交通成本只占GDP的5%。与其他城市相比,伦敦的交通成本是GDP的7%,而休斯敦更是GDP的14%。除了成本较低,香港公交的现代化经营和管理,可以成为其他城市的参考。北大东门的北京4号线,由港铁公司与北京合作,是按照港铁的经验和管理营运的范例。此外,港铁公司正参与深圳4号线的建设。我想,我们把经营和管理的经验贡献分享,是参与内地城市管理发展的最好方式,也有助推动国家的城镇化,提升国民的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香港也透过严谨的城市规划和法例,致力保护境内的绿色地带和海岸资源,所以城市密度虽然高,但郊野公园仍然占香港面积达40%,这些山光水色就在市区周边,市民前往非常方便,不但可以享受清新空气,也可以舒缓平日的紧张忙碌生活。这也是值得与其他城镇分享的「香港经验」。
除了分享城市发展经验,香港也藉着投资和贸易,带动内地城镇冒起。香港与珠三角一直关系密切。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企业北移,使珠三角地区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基地。2003年,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了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也就是CEPA,其中主要目的,是让内地对香港服务业逐步开放,透过竞争方式,带动和提升内地服务业的发展。贸易和服务业的发展会为城镇带来更多人才,城镇化也会使贸易和服务业更趋发达,形成良性互动。国家非常重视香港在服务业方面的优势,自CEPA签署以来,已经7次扩充合作范围。内地对香港服务贸易的开放领域,已经由开始的18个增至目前44个。除了金融、运输、专业服务,还包括社会服务、公用事业服务等。最近10年,港资企业到内地投资,几乎都集中在服务业。
香港正与广东、澳门携手推动珠三角城市群和建立优质生活圈,发挥我们在服务业、城市发展、社会管理方面的优势,促进珠三角的共同发展和地区融合。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铁路等重大建设,更使珠三角城市间的交通更加便捷,关系更紧密。
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香港过去30年参与并促进国家翻天覆地的经济发展,也在变革历程中由制造业转型到高端服务业经济。我刚才分享了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和国家城镇化可以扮演的角色。我期待香港在「十二五」期间,为国家现代化作更大更多的贡献。
香港是中西文化荟萃之地,是联系东亚和东南亚的重要枢纽。香港不但在国家现代化的过程扮演重要角色,也利用本身在区域和国际间的网络,帮助中国文化「走出去」,让其他国家更了解中国。我欢迎各位同学毕业后到香港来,一展才华,与我们一同为中国的现代化作出独特贡献。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我辈有幸,处身一个革新奋进的大时代,目睹国家和平崛起、经济富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起步较晚,但无碍我们高屋建瓴,后发先至。在座各位都是国家栋梁,有才识,有抱负、有理想,而且跟香港一样,你们每一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特点,只要取长补短,吐故纳新,一定可以贡献国家,造福社会,不辱历代中国学人的使命:就是共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以上是行政长官曾荫权3月7日在北京大学发表的演讲全文,标题为本网站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