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内容。
字型大小
预设字体大小 较大的字体 最大的字体 订阅RSS 进阶搜寻 网页指南 流动/无障碍浏览 English 繁体 简体

豆奶撞普洱 一撞30年

2014年11月30日

僧帽壶盖

僧帽壶盖:  明代四大造壶师之一时大彬制作的「莲瓣僧帽壶」,壶盖造型与唐三藏的僧帽相似。

鱼化龙壶

鱼化龙壶:  造壶师别出心裁,壶钮上的龙舌会伸出来。

巧色芒果

巧色芒果:  女造壶师蒋蓉制作的「巧色芒果壶」,在末端开了个小小的出水口,精致有趣。

化学效应

化学效应:  香港艺术馆馆长邓民亮说,紫砂泥含有不同矿物质,烧制时会产生化学效应,出现与别不同的新颜色。

传奇人物

传奇人物:  茶具文物馆由时任市政局议员的「维他奶之父」罗桂祥一手促成。

樽樽乐道

樽樽乐道:  场内展出不同年代的维他奶瓶,盛载香港人的集体回忆。

时光倒流

时光倒流:  场内特设「怀旧角」,打造成旧式士多的模样。

历史建筑

历史建筑:  建于1840年代的茶具文物馆,前身是驻港英军总司令官邸。

30多年前,时任市政局议员的「维他奶之父」罗桂祥极力争取,将原驻港英军总司令官邸「旗杆屋」活化成茶具文物馆,更将自己多年珍藏的茶具悉数捐出,作为馆藏展品。今年适逢茶具文物馆30周年志庆,该馆特别举办展览「从豆奶到普洱」,展出逾80套精选茶具,诉说罗桂祥的「收藏故事」。

 

鱼化龙壶  匠心独运

 

中国饮茶传统源远流长,从不同年代制作的茶具中,可以看到茶文化的演变。茶具文物馆收藏了明代名家时大彬制作的「莲瓣僧帽壶」,壶盖上有六块莲瓣,犹如《西游记》里唐三藏的僧帽。香港艺术馆馆长邓民亮说,这个壶不但外形独特,还改变了往后的造壶风格:「由时大彬开始,茶壶的造型摆脱传统那种比较大的壶体,变得小巧、轻盈、精致,有个人化、文人化的趋势。」

 

明朝以后,历代造壶师精益求精,不断寻求突破。例如清末名家邵大亨制作的「鱼化龙壶」,概念源自「鲤跃龙门」,寓意文人「一登龙门,声价十倍」。最特别是壶钮上的龙头装饰:一倒茶便会动,再倒茶还会伸出龙舌,可谓匠心独运。

 

巧色芒果  意趣盎然

 

一般而言,紫砂泥多是褐赤色的,但今次展出的茶具中,却有一个黄绿相衬的「巧色芒果壶」,外形跟芒果一模一样,仅末端开了个小小的出水口,别具一格,意趣盎然。

 

「如果家长带小朋友来看展览,他们一定会喜欢这只芒果壶。」邓民亮补充说,这只壶出自女造壶师蒋蓉之手,她是20世纪后期的七大工艺师之一,创出这款经典的芒果造形,吸引坊间的造壶师争相仿制。至于为何紫砂茶壶能有这么鲜艳的颜色?邓民亮表示,这是由于制作者混合了不同的紫砂泥,烧制时产生化学作用,混出新的颜色。可见晚清以来,造壶师都在不断尝试、革新。

 

维他奶瓶  诉说历史

 

是次展览名为「从豆奶到普洱」,隐涵了茶具文物馆的历史:这座位于香港公园内的西式建筑物,前身是驻港英军总司令官邸,又名「旗杆屋」,当年由「维他奶之父」罗桂祥一手促成将它活化成茶具文物馆,更无条件捐出大批私人珍藏作公开展览。

 

为了纪念「维他奶之父」的贡献,同场展出不同年代的维他奶瓶,与各式茶具相映成趣,并特设「怀旧角」,打造成旧式士多的模样。邓民亮笑说:「这样可让参观者一起回味童年,就像饮茶时那种回甘的感觉,同时提醒大家,茶具文物馆今年30岁了!」

 



我的图书馆Mobile App 文化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