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内容。
字型大小
预设字体大小 较大的字体 最大的字体 订阅RSS 进阶搜寻 网页指南 流动/无障碍浏览 English 繁体 简体

邂逅艺术

2015年09月06日

新旧交汇

新旧交汇:  杨悦欣为大角咀市政大厦创作的作品「立立杂杂大角咀」,让市民重温区内变迁。

声音景观

声音景观:  李天伦创作的「屯门生活–声音景观」,把录下来的声音转化成立体雕塑,展现屯门的面貌,别具特色。

「这里有船」

「这里有船」:  邓国骞的作品以航海为题,诉说赤柱与海的故事,希望唤起市民对生活和梦想的追求。

善用空间

善用空间:  洞穴创意工作室为东涌市政大楼设计的作品「有空」,旨在提醒市民善用公共空间。

欣赏艺术不一定要到艺术馆,政府大楼也可化身为艺术空间,市民游走当中,不时遇到惊喜。

 

由民政事务局主办,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艺术推广办事处筹划的「悠游艺术大楼」公共艺术计划,邀请本地艺术家为赤柱市政大厦、屯门龙逸社区会堂、东涌市政大楼和大角咀市政大厦装饰公共空间,创作富有社区特色的艺术品,希望能缩短大众与艺术的距离,并为艺术家提供展览平台。

 

新旧交替 无限回忆
市民到大角咀市政大厦,除了打球、游泳、到公共图书馆借阅图书,还可以选择在杨悦欣设计的「小红凳」坐下,欣赏展品,重温区内的变迁。

 

杨悦欣设计的作品「立立杂杂大角咀」是一根六角柱,六道墙上挂满旧物件,如二手钥匙、锌铁信箱、鲜奶箱、摆放蔬菜的胶箱、旧扫帚等,还有冰室、上海理发店、钢铁铺、彩色唐楼的照片和手绘插画,大角咀的旧貌一一呈现眼前。

 

杨悦欣说,她的作品看上去像杂乱无章,这正是大角咀予她的最初印象。后来她慢慢发现区内充满人情味和特色,于是与朋友一起为区内的建筑、小店和街坊拍照和做访问。

 

参与「悠游艺术大楼」计划后,她把搜集得来的旧物件和故事,透过照片、插画和文字等展现在市民眼前。「六角柱每道墙代表着大角咀的不同特色,例如一道墙代表街坊小店,另一道墙代表大角咀的住宅。展出的都是区内常见,但可能会随着时间消失的东西,所以我在这里放几张家家户户常有的小红凳,让市民坐下来慢慢欣赏。」

 

音频图像 反映生活
李天伦为屯门龙逸社区会堂创作的艺术品名为「屯门生活–声音景观」,记录了街道上的声音变化,再转化为音频图像,配以屯门区地标如大会堂、天后庙广场、轻铁等,巧妙地将声音融入景观。

 

录音路线由市中心大会堂出发,经屯门公园,沿屯门河走向龙逸社区会堂。

 

「在市中心会听到熙来攘往的人潮声和购物声;踏进屯门公园即传来唱歌跳舞的声音;在住宅区听到的是小朋友放学或家庭生活的声音。我把沿途收录的声音和景观制成艺术品,希望观众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屯门居民的日常生活。」

 

航海旅程 追求梦想
邓国骞的作品「这里有船」以航海为题,引领市民进入冒险旅程。他在赤柱市政大楼内摆放船上日用品、寻宝地图和鱼网等,营造置身海洋的感觉。

 

「城市发展太快,容易令人遗忘梦想。这件作品表达一个没有目的地的航海旅程,就像现今都市人,为了生活而忘记追求梦想。」


他説每件物件都在细说一个关于赤柱与海的故事,希望藉此唤醒市民对生活和梦想的追求。

 

「有空」坐下 善用空间
洞穴创意工作室为东涌市政大楼设计的作品「有空」,在露天楼梯上摆设方凳,寓意艺术和公共空间结合。工作室代表周颖聪希望作品能提醒市民善用公共空间。

 

「市民如果坐在楼梯上,只能面向前。我们在楼梯上造了一些混凝土方形凳,市民便可以朝四面坐下,增加楼梯的实用性。」

 

周颖聪表示,他们在该处宽阔的平台上装设木亭,希望生活忙碌的香港人抽空安坐亭内,欣赏风景。

 

展览即日起至明年7月举行,并设导赏团和工作坊,欢迎市民参加,详情可浏览艺术推广办事处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