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预设字体大小 较大的字体 最大的字体 订阅RSS 进阶搜寻 网页指南 流动/无障碍浏览 English 繁体 简体
图片

以海为家: 方老太说方先生一生属于海,所以按照他的意愿,把骨灰撒进大海,就像送他回家。

图片

大型渡轮: 食环署由今年1月开始,采用大型渡轮接载巿民进行海上撒灰仪式。

图片

无尽思念: 食环署职员在渡轮上,即时为家属登记开设「无尽思念」网站,让亲友随时随地悼念先人。

让生命回归大海

2012年04月04日
     有人认为,把骨灰撒入海洋,可让逝者回归生命的本源;亦有人认为,让骨灰随水漂流,就像四周游历。近年,愈来愈多人接受以海葬的模式处理骨灰,对73岁的方老太来说,更有着特别的意义。
 
    「他爱海,他的一生属于海,所以他说要葬于海。」方老太坐着轮椅,带着丈夫的骨灰,由儿子陪同登上渡轮,准备进行海葬。方老太忆述,丈夫方荣康生于斐济群岛,他的父亲本是生意人,因安排运货,而开始造船。方老先生来到香港后,最终以设计和造船作为他的终身职业。
 
     继承父业的方伟祺说,父亲生前得悉食物环境卫生署的海上撒灰服务,便觉得十分适合自己,于是嘱咐儿子在他身后申请这项服务。「爸爸造船,我自幼跟随爸爸出海试船,海就像我们的家。」他说,把父亲的骨灰撒进海中,就像带他回家。


随水漂流  四处游历
 
     同样为丈夫申请海上撒灰的黄太说,丈夫在临终前叮嘱她,要完他的心愿。「他很喜欢海,也很喜欢旅游。将骨灰撒进海中,他便可以随水漂流,四处游历。」
 
     过去数年,选择海上撒灰的人数增长达四倍,由2007年的160宗申请,飈升至去年的超过660宗。
 
     食环署2010年开始提供渡轮服务,免费接载巿民出海撒灰,至今已处理1,200多宗申请。由于需求渐增,食环署今年1月提升服务,由以往的较小型的渡船,改为可容纳多于200人的大型渡轮。船上还有洗手间、热水及小食供应。
 
    「起初以为要乘坐细船,我还担心晕船。」黄太曾想过租用私人游艇为丈夫进行海上撒灰仪式,但价格昂贵。她后来获悉食环署已提升服务,采用大型渡轮接载家属,更可容许最多七位亲友同行,她立即提出申请。「这渡轮很舒适,很宽敞,而且是免费服务,可减轻我们的负担。」
 
无尽思念  随时追忆
 
     渡轮上,食环署的职员协助家属开设「无尽思念」网站,黄太和亲人亦即时登记。她认为,丈夫作出海葬的决定,另一原因是为子女节省开支,不需为他购买龛位,设立网站可让他们日后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追忆及悼念丈夫。
 
     食环署提供的海上撒灰服务,包括有专业礼仪师协助家属分批进行不同宗教的悼念仪式。礼仪师郑志伟说,近年愈来愈多人接受以海上撒灰的方式处理先人骨灰。为了尊重先人,他与同事努力研究不同方法进行仪式。起初他们提供手套给家属,以手把骨灰撒于海中,后来改为透过木槽将骨灰送到海中。
 
    「中国传统思想认为,送别先人必须经过木,所以将骨灰送入海的木槽,是我们特别找木匠制造的。」提升服务后,他们还改变以往直接把骨灰放到木槽的做法。「现在我们先将骨灰放入以环保物料制造、遇水会溶的胶袋。这样,既不会有部分骨灰留在木槽上,也让先人的骨灰完整地送进大海。」
 
一份工作  一种礼仪
 
     郑志伟当了礼仪师已18年,两年前开始担任海上撒灰礼仪师的工作。每次要统筹多个家庭进行仪式,事前的联络工作、出海后的程序安排,全由他一手包办。但对他来说,还有一大挑战。
 
    「我本来是会晕船的,从事这工作的第一年,是乘小型船只出海的,每天都要服晕浪丸才能开工。」
 
     转用大型渡轮后,郑志伟再不用服晕浪丸,令他有兴趣继续做这份工作是一份满足感。
 
    「有一次出海途中遇上大风浪,要在回航和转地点之间作抉择。最终成功转到另一海域进行仪式,家属不用另行安排时间出海。仪式完成后,家属们竟然鼓掌,部分还上前跟我握手言谢。」郑志伟说,可以帮助遗属完成先人心愿,这是当礼仪师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