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内容。
字型大小
预设字体大小 较大的字体 最大的字体 订阅RSS 进阶搜寻 网页指南 流动/无障碍浏览 English 繁体 简体

修复山径 回馈自然

2017年04月16日

亲尝滋味

亲尝滋味:  义工张小姐说,平日行山看见山径清洁整齐,对背后维修工作甚感好奇,因此参加工作坊,来到大帽山顶体验修复麦理浩径。

就地取材

就地取材:  渔护署郊野公园主任洪敦熹(左)指,山径维修工作集中修复主路,并就地取材,利用附近的泥土、石块等材料堵截支路。

从旁指导

从旁指导:  来自新加坡的路径专家林晖明(右)获渔护署邀请,在工作坊分享维修山径技巧,并协助指导义工。

修复有法

修复有法:  林晖明指出,香港的山径多梯级,修葺较困难。他鼓励无梯级的维修方法,尽量修建平坦、舒适的泥路。

不少市民喜爱登山远足,一些热门行山径,假日人流如鲫,长年累月,难免加速山径耗损;部分行山人士更爱另辟捷径,令主径两旁出现不少纵横交错的支路,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环境。渔农自然护理署举办工作坊,招募行山人士当义工,修复耗损路段,为保护大自然尽一分力。

 

义工之一的张小姐,平日热爱行山,看见郊野的山径清洁又整齐,对背后修桥补路的工作甚感好奇,因此参加工作坊体验一下。

 

她和20多名义工来到大帽山顶附近一段麦理浩径,在渔护署职员指导下,拿起工具,维修山径。

 

「没做过真的很辛苦,这段路凹凸不平,我们要开挖排水道,疏导积水。」

 

就地取材 回复原貌

 

渔护署一向使用天然材料维修山径,职员指导义工就地取材,利用附近的泥土、石块等,把分岔路整合为一条主路。

 

渔护署郊野公园主任洪敦熹指,大帽山上石块较多,是维修路径的好材料;石块也可用来堵截支路,引导行山人士使用主路。

 

他指出,支路严重破坏山林水土,大帽山郊野公园正面对同样情况。

 

「不少人行山时,视野较阔,容易偏离主路,踏出不同支路,不但破坏植披,而且支路受雨水冲刷,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他说,修复一条舒适又可持续的路径,可吸引行山人士使用主路。

 

渔护署同时邀请海外专家到场向义工讲解维修技巧。来自新加坡的路径专家林晖明指出,香港山径的特色是较多梯级,不太受行山人士欢迎,维修也较困难。

 

「一般人行山都不喜欢爬梯级,因此我们鼓励无梯级的维修方法。」

 

「以这段路为例,我们曾考虑维修成梯级,但其实可以避免。现在看到,全是平坦、舒适的泥路。」

 

身体力行 保护山野

 

渔护署去年底至今年初,在大帽山和鸡公山的麦理浩径,举办了五次山径维修工作坊,通过乐施会、绿惜地球等环保团体招募了约100名义工参与。

 

洪敦熹指,希望藉此教育市民,尤其是常用山径人士,爱惜和保护大自然,也让他们作为山径使用者,有机会为郊野出一分力,回馈大自然。

 

「工作坊不是着重义工铺了多少路,而是希望让大家体验整个铺路过程,亲身了解更多维修步骤,并向他们灌输正确的行山知识,不要走进支路。」

 

渔护署计划在秋季再推出同类工作坊,有兴趣的市民可留意公布。

 

在郊野公园和特别地区内,由渔护署维修的远足行山径约80条,包括家乐径、自然教育径、郊游径、长途远足径等,总长度约500公里,市民可按能力和兴趣选择路线,安全地享受远足乐趣。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二十周年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