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内容。
字型大小
预设字体大小 较大的字体 最大的字体 订阅RSS 进阶搜寻 网页指南 流动/无障碍浏览 English 繁体 简体
迫在眉睫

迫在眉睫:  屯门环保园的常设展览中有一幅「废物墙」,模拟堆填区堆满垃圾。

心里不安

心里不安:  圣母无玷圣心学校学生参观环保园访客中心,对堆填区垃圾之多感到不安。

不可或缺

不可或缺:  科技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教授劳敏慈表示,即使做好减废回收工作,本港仍需堆填区处理不可回收的废物。

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  居于蓝湾半岛的李太一向有减废回收的习惯,日常家中各类废物都会一一分类。

共同承担

共同承担:  李太认为,政府和市民要一起解决废物处理的问题。

加强执法

加强执法:  环境保护署、食物环境卫生署和警方人员联合行动,取缔未有盖好垃圾和滴污水的垃圾车和泥头车。

垃圾哪里去?

2014年05月11日

香港地少人多,如何有效处理垃圾而又不影响环境,是个棘手的问题。有人认为,只要从源头减废,又或加强推行回收,循序渐进,便无须扩建堆填区和兴建焚化炉。但香港真有「叹慢板」的条件吗?从事环境研究多年的科技大学教授劳敏慈认为没有。她指出,香港对堆填区和焚化炉设施是有实际需要的,而现代焚化炉其实不会损害市民健康,更可转废为能,促进环保。

 

在屯门环保园的访客中心内,圣母无玷圣心学校一群小四学生正在参观一个立体堆填区模型,山一般高的垃圾,置身其中,惊叫声此起彼落。

 

小四学生吴嘉莹说:「原来香港有那么多废物,我以后要减少浪费。」

 

另一位同学谭信谦说:「不能再回收的垃圾才扔进垃圾箱,可以回收的应放进回收箱循环再用。」



源头减废  全民行动

香港要解决严峻的废物问题,刻不容缓。环境局去年5月推出《资源循环蓝图》,以「惜物减废」为轴心,以多管齐下措施作出应对。

 

李太是社会上厉行源头减废的一员。她家住小西湾,屋苑内有废物分类设施,日常家中的纸、铝罐和塑胶废物都会分好,清洗乾净后放进三色桶回收。「其实这很简单,是一个习惯。我从小到大都这样做,还没有人谈环保时我已经这样。」

 

香港每日弃置的废物达13,400公吨,足以填满四个泳池。即使人人如李太般身体力行,所有减废回收措施按计划进行,到了2017年香港仍每日产生约一万公吨废物。因此,环境局建议扩建三个堆填区和兴建一座现代焚化炉,应付所需。

 

现代焚化炉  技术先进

香港科技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教授劳敏慈多年来研究废物管理,熟知焚化炉的运作。对于一些市民担心焚化炉会影响空气质素,甚至产生二恶英危害健康,她认为是过虑。「今日的焚化炉不单是烧垃圾这么简单,技术上较旧式的焚化炉已大有进步。」

 

现代焚化炉采用的热能处理技术广为世界各国采用,采用「3T」技术控制污染物排放,即温度(Temperature)、湍流(Turbulence)和时间(Time)。焚化炉用摄氏850度以上高温和高湍流完全燃烧废物,并确保废气在炉内停留最少两秒,以分解污染物。

 

另外,现代焚化炉有多重设施清洁排放气体,清除尘埃、微粒、氮氧化物、酸性气体和二恶英等,确保排放的气体符合欧盟标准。

 

劳敏慈指出,现代焚化炉更可转废为能,并减少燃煤发电,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减。她估计,政府拟建能的焚化炉每日能处理3,000公吨垃圾,可每年生产4.8亿度电,供十万户家庭使用。

 

等离子气化  有待验证

对坊间提议使用等离子气化技术兴建焚化炉,她表示,由于现有数据不足,难以确定技术是否安全可靠。

 

「现时世界上有等离子技术的设施只有15台,不是所有都是全面规模,有些是试验规模。」

 

「等离子气化技术需在十分高温下进行,超过摄氏2000度以上,会不会有安全考虑呢?大家不知道,因为现有设施太少。现时只是日本有220吨最高容量、以等离子气化处理都市垃圾的设施,不过自2012年12月设施已停止运作。」

 

「我们需要转废为能的技术,而且不容有失。因为三个堆填区陆续饱和,如选择错误的转废为能技术,会连累整个社会。」

 

减废堆填  缺一不可

现代的废物管理策略分三层,即减废、处理和弃置。光是源头减废,而没有堆填区配合,并不符合都市的实际需要,劳敏慈对此深有同感。「即使市民做好源头减废,总有些废物是没有回收或不值得回收的。即使用了焚化炉,也会产生灰烬。总的来说,始终有一些废物要送到堆填区。」

 

环保署表示,已在拟扩建的三个堆填区采取多项措施改善附近环境,包括资助全港垃圾车加装密封式尾盖;突击检查未有盖好垃圾和滴污水的垃圾车和泥头车;并在将军澳环保大道加强监测空气质素等。

 

面对迫在眉睫的废物管理问题,李太说:「香港人多,人多垃圾一定多。这时候如反对兴建焚化炉,垃圾没有出路,总会满。政府和市民要共同解决这个困局。」